提案第20170158号
案 题:关于将“珠西” 打造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的建议
提 出 人:广东省工商联(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4年8月,广东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经过两年努力,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的经济主阵地,按照规划,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将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从两年实践看,珠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的不少问题:一是整体统筹协调力度不足。虽然珠江西岸六市一区高度重视“珠西战略”,分别出台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也分别出台促进政策和措施,设置“珠西办”,但目前基本处于各自发展、自由发挥,整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力度不足,也没有形成定期相互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尚未跟进。目前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对“珠西战略”的推进仅限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并未站在将珠江西岸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我省新快速增长极的战略高度予以谋划,在行政、经济、社会、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上没有统一规划,形成合力。三是配套政策难落地。省政府对“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连续几年通过省经信委设置专项扶持项目资金,由新引进特大型或大型企业申报扶持。但专项项目资金扶持面窄,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动“珠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通盘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可考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利用六市一区的地缘优势,报中央政府批准,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并享受“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待遇,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达到高起点规划,重点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带动,形成产业聚集、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增长区。同时,通盘制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产业共建为抓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装备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二)丰富“珠西战略”内涵,构建一体化经济社会共同体。 “珠西战略”应提高到促进珠三角东西两翼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高度,以大力推进“珠西装备制造产业”为抓手,构建涉及行政、经济、社会、交通、生活等一体化的社会和经济共同体,真正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地为广东省实施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增强广东省和东盟海上丝绸之路联系,提升广东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实施产业输出的新机遇,进一步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的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建设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的新动力。
(三)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创新“珠西战略”发展模式。 打造一个实质性的“珠西”核心产业区,产业布局及特大项目的落户由省委省政府在六市一区中统筹安排,在土地指标、利益分配等方面由省级协调,致力于将六市一区构筑成一个产业发展有序、互补、相对均衡式发展的有机整体,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产业,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其他产业和生产要素配套完善的大经济区。同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如类似“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珠西产业发展。
(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珠西战略”发展注入新活力。重视金融助力发展。加大区域内金融企业的扶持,创新机制,培育适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发展的融资成本,达到“活水养鱼”的目的。加大省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机制,撬动多元化投入。一方面继续支持设立各类市场化基金,另一方面对小企业可以考虑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如以专项奖励、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来帮扶小企业;此外,进一步简化申请帮扶手续,降低门槛,使得更多大项目能得到帮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重视文化引人才。先进装备制造业要配备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要重视宜居环境、学术研究交流、艺术展览、创新发明、休闲娱乐等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高端人才聚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