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建设 推进我省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提案

2017-01-13 20:45:3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81号

  案 题: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建设 推进我省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提案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 我省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迫切性
  (一)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近年我国旅游消费模式快速转变,自助游、休闲游、非景点游的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40亿人次的国内游游客中,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大众的旅游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景点游、跟团游走向全域旅游,迫切需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我省没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名山大川,但是都市时尚现代,乡村环境优美,岭南文化极具特色,交通四通八达,气候四季宜人,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休闲蔚然成风,因此极具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加快全域旅游建设,能够增加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二) 发展全域旅游是辐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研究表明,旅游业辐射范围广,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是最好的产业组织者和最佳的跨界形式。发展全域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能够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能够让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因此发展全域旅游是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精准扶贫和振兴粤东西北等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 我省加快全域旅游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年初,广东省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推动广东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目前,全省共有深圳、珠海等7个市,江门开平市、惠州博罗县等8个县(市、区)列入了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我省也制定了《广东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目前共有6个市、26个县(市、区)提出申报。但就全省来看,加快全域旅游的发展还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亟需形成各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发展全域旅游是全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但目前我省各地各部门对全域旅游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广全域旅游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旅游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亟需通过规划提升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
  一方面,旅游发展规划本身亟需从全域旅游的视野进行提升和完善,区域的旅游资源亟需通过规划进行挖掘和整合。另一方面,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存在衔接问题。虽然《旅游法》明确要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对居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快速增加,需要调整相应的指标,而城乡规划很少能前瞻性地考虑到这一需求及其变化,配置的资源普遍不足,特别是对于发展全域旅游,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三)亟需改革管理方式和执法体制
  全域旅游覆盖面广,涉及综合产业发展和全区域社会管理,涉及相关的开发权、管理权、执法权等问题,原来依靠旅游职能部门管理,以园区、旅行社、酒店为抓手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以休闲游为例,一方面需求暴涨,各类农家乐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普遍小而散,综合服务水平差,缺乏统一标准,品牌宣传不足,价格混乱,营销方式落后,对相关的投诉处理不力,管理缺位,统筹协调不到位,扶持不足。
  (四)亟需突破新业态发展的政策瓶颈
  由于大众旅游的市场需求,我省旅游的新业态如民宿客栈、观光农业、体育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民宿客栈为例,深圳大鹏新区总量超过1000家,韶关市接近400家,广州增城区632家。同时社会资本热情高涨,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今年我省纳入监测的旅游投资项目共229个,其中民营和外资投资194个,总投资额4148.28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86℅;乡村休闲旅游涉及投资项目21个,资金145亿元。但是相关的政策调整滞后,新业态的发展遭遇政策瓶颈。例如对于“亲子农场”这种介于传统景区和一般农场之间的经济体如何办理各种证照,创业者不知道,基层部门不了解。调研统计,当前广州市郊各休闲旅游单位无证经营或者超范围经营占90%以上。另外,对于民宿这极具发展前景也需要大力扶持的业态,如何定性、如何收税没有明确,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管理非常刚性,合规合法经营困难,以致大多数处于灰色经营状态,同时存在监管盲区和监管雷区。
  (五)亟需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
  全域旅游需要更多的设施和服务配套。但目前交通、卫生、环保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供给与井喷式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金融、通讯、公厕、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与旅游相关的标志、标识、引导不完善,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不畅通,景点之间的交通缺乏串联,城市的观光巴士、旅游日票、外币兑换、行李寄存等服务欠缺,农村的环境卫生有待治理,农家乐、民宿、房车营地等污水处理成为了新问题。
  三、 关于加快我省全域旅游建设的建议
  (一)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从全局谋划统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和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要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工作的推进。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突出或极具旅游发展潜力的区域,调整区域发展定位,按照主客共享的要求,将整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
  (二)多规合一,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
  深入摸查我省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及开发潜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通过旅游资源的点线面结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旅游供应链条。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中切实落实全域旅游对发展用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融合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统筹全域旅游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同步推进,促进旅游要素有效配置。
  (三)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和执法体系,实现旅游治理全域覆盖
  加快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创新,以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业态、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在机构设置和编制审批上,应允许不同区域根据需要,建立旅游发展协调机构、或者旅游综合管理机构、或者以旅游区为核心的行政区域(扬州瘦西湖模式)。例如潮州市为了推动古城旅游,可考虑成立古城文化特色区管理委员会。推广“1+3+N”的旅游综合执法模式。鼓励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及其它联合执法体系。按照旅游发展新业态和新特点建立行业标准,构建管理服务体系,设置评价指标。
  (四)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突破新业态政策瓶颈
  通过在旅游业中融入其他业态,在其他业态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需求,发展包括乡村游、工业游、美食游、养生游、文化游、体育游、亲子游、房车游、游艇游等业态,创造更多的游客“买单点”。及时总结不同区域发展经验,举办交流会,推广新业态和成功模式。加大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旅游推介方式,从景点推介向整体营销转变,从推广景色向推广生活转变,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建立区域营销平台,扶持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品牌建设。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运营系统,全面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针对新业态发展面临的政策瓶颈,由旅游管理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实事求是地制定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的行业标准和政策。如可借鉴其他省市的做法,制定民宿管理办法或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民宿的主管部门及受理申请机构,制定准入、消防、治安、卫生及环保等标准,规范和促进新业态发展。尽快依据2016年9月份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制定实施的细则和指引。
  鼓励支持从业者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的形式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和运营。扶持指导建立区域产业联盟和各类行业协会,让联盟和协会承担下情上达、政策倡导、合作营销、开发产品、建立品牌、聘请法律顾问、融资担保、行业自律、从业者培训等功能。可授权行业协会设立“区域旅游营销中心”,对内整合旅游资源,对外与各旅游营销渠道开展合作。
  (五)加快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
  通过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交通路网,特别是路网中的微循环建设,加强旅游景区间路网连接和换乘设施衔接,继续推进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环保设施、餐饮设施、充电站、加油站、休息站、医疗点、观景台、特色产品销售点、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等,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绿道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全域化,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通过设施建设,营造城市休闲氛围,建立城市登机口,完善景点一票通、公共交通日通票、观光巴士、行李寄存、外币兑换等服务。
  尽快完成全省各景区及省内休闲旅游设施的互联网化,实现WIFI免费覆盖,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监控。建立全省旅游数据中心,开展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对接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旅游监测中心等省级平台。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完善旅游经济宏观分析与预警机制,为全域旅游建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