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2018-01-27 20:01:4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1)
古尔夫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集中的湾区,民营经济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在目前大湾区建设还在愿景和规划的阶段,有必要从建立对接平台、消除差别待遇和改善产业生态等方面,支持广东、香港、澳门的民营企业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内要素合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释放更强的经济效能。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供对接平台,让广大民营企业更易了解政策、抓住机遇。大湾区建设是目前大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政策利好,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很多,但缺乏平台和渠道,不能方便民营企业去了解具体的优惠政策,也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接触和获得,错失很多发展机会。他们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主动服务的信息平台,帮助他们搭上“大湾区”的快车。
(二)消除差别待遇,让民营、国资、外资一样得到公平对待。大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发展机遇,在大湾区建设中,能够做到民营企业与国资和外资同台发展、外部招商引资和本地民营资本一样待遇,是很多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目前民营、国资、外资在企业用地、招投标、融资额度和税收优惠等方面未能享受同等待遇。
(三)维护产业生态,让民营经济拥有稳定持续的人力资源。稳定的用工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产业生态。大湾区民营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多是从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的用工问题困扰企业长远发展,希望政府在入学、就业、医疗、养老上对外来工和技术人才提供更加广泛便利的政策安排,让外来工在广东留得下不愿走,缓解民营企业在用工上的后顾之忧。
二、建议
(一)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大湾区对接平台的建设。一是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搭建政策宣传平台,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案例库,为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信息、法律、外事等综合服务;二是协助民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等服务;三是实施“抓大扶小育微”工程,推动支柱性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国际资本对接,举办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配套对接活动,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类的中小微企业。
(二)进一步营造多种经济平等发展的环境。一是抓紧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做到一个政策就有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二是相关厅局部门多调研,多了解企业老板的心里话,有针对性地解决用地、招投标、融资和税收等问题,做到多种经济实体资源共享、平等发展。
(三)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急需的人力资源。一是为外来员工创造公平的就业、生活环境 ,完善外来员工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外来员工的子女就读问题;二是加快中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廉租房建设,推进外来员工“就近市民化”步伐;三是在提高对中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解决住房、家人就业和教育等问题,为大湾区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发言者系香港丝宝集团副董事长,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