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

2018-01-27 20:01:5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54) 
  张志兵委员
  (代表民盟广东省委员会)的发言
  ——关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当下,如何推进粤港澳三地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实施更高层面的协调发展、形成更大的发展合力,是事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多年来,在三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仍摆脱不了规划多、落地少的局面。个中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方面:
  会晤对话多、实质协商少。粤港澳三地高层会晤、联席会议多停留在对话层面,礼节性交流成份重,实质性协商、谈判较少,总体上流于形式化,难以在重大利益问题上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交流。
  需落实事项多、职能衔接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三地政府落实的事项很多,但香港、澳门的政府权力架构、运作模式乃至官员的思维方式等与广东存在较大差异,在政府部门合作对接、职能衔接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直接影响了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政府唱主角多、社会参与少。目前粤港澳三地合作仍以官方层面为主,多数民间力量如商会、协会等未能进行有效合作,民间声音也难以得到充分反映,民间力量未能充分参与,直接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力不够大、动力不够强。
  原则任务多、硬性约定少。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机制缺乏对粤港澳三地具体权利、义务的约束,特别是缺乏对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财政分担的合理安排,阻碍了合作项目的落实。
  为此,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是“独一无二”的特点,也是其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现实困难。可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合作经验和做法,构建起多层次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共赢发展,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
  (一)做好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全方位开放中起到引领作用,就必须在大湾区内率先实现资本、人才、货物、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这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建议提请中央在国家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央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境治理的顶层设计,统筹指导大湾区建设重点合作事项,以更加切实有效地推进大湾区建设。
  (二)建立对话机制。探索建立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市直接对话机制,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议事机制和决策机制,就协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落实部门。以四市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好核心城市辐射引领和资源整合功能,带动大湾区各城市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三)扩大公众参与。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大湾区建设,建立由骨干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向中央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建言献策;建立粤港澳三地商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吸纳行业、社会意见。
  (四)设立发展基金。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基金,并接受民间投资或捐赠,重点支持区域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与推进、涉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及其它专项合作项目,对合作各方的损益进行平衡,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层面发展。
  “新时代当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层次协同发展,有利于广东更加主动、更加务实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港澳更高效率、更高水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蓝图已经绘就、巨轮正在起航。让我们携手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
  
  (发言者系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