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多部门联动医养结合机制 实现精准养老的建议

2018-01-27 20:02:1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23)  
  常巨平委员
  (代表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的发言
  ——关于建立多部门联动医养结合机制
  实现精准养老的建议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养生知识的普及,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相对独立的服务机制,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2016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0万人,占比8.55%,较2015年上升0.07个百分点。养老问题已成为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民生大事,我省虽然基本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但长期以来“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导致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有关医疗和长期护理的供求矛盾突出。老年人口“失能、高龄、空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家庭小型化、养老功能日益弱化,更加剧了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未富先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各部门共同协作共同破题。因此,我们建议:提高养老、康复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就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机制,有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实现养老精准化、健康老龄化。
  一、明确和强化政府职能
  (一)加强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应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纳入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针对不同模式的养老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
  (二)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各地政府可根据人口规模、老年人口数,统一规划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设施;在新建小区或旧城改造时,要求开发商建设配套养老服务设施。
  (三)统筹梳理各职能部门协作关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涉及到人社、卫生、民政、财政、国土、税务等多个部门,建议组建统筹协作平台和医疗、养老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一)发挥社保资金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能与作用。尽快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设立长期护理险种,提升筹资、报销水平;切实将社区家庭病床纳入医疗保险支付和管理范围;设定不同的保险基金支付比例。
  (二)推动商业保险对养老保障的补充。允许社保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发展多样化的补充保险产品,采用老年人自主选择和政府适度补助的形式,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
  三、强化街道(社区)的重要作用
  (一)认真调查登记。建议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并更新辖区所有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指导老年人选择合适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现精准养老。
  (二)调动多方资源参与。各地社区服务中心应充实养老专业服务队伍,发动社会资源并培育非盈利组织提供老年人健康保健和生活服务。
  (三)整合社区内相关养老服务项目和产品。组织有余力的老年人参与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以老养老”为将来享受社区养老服务提前“储蓄”。
  四、发挥民政、医疗部门的协调机制
  (一)完善养老救助、津贴制度。提高老年人津贴,增加困难老年人养老救助项目。
  (二)建立健全协作机制。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倡导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通过协议合作,获得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管理、定期巡诊、医疗救治等服务。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养老护理专业,建立系统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五、多措并举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现状
  (一)统筹服务机制。由卫生部门牵头制定“医养结合”老年保健经费补偿机制,将老年疾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构建老年人疾病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
  (二)放宽多点执业限制。将医生、护士的多点执业地点放宽至养老机构,以解决养老机构的医疗人才问题。
  (三)强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疗网底作用。建议社康中心与老年人家庭、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联动,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六、实施精准养老服务
  (一)制定个性化服务策略。成立由卫生、民政、老龄委等不同职能部门组成的评估专家委员会,制定标准化量表,综合分析和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精神心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及家庭支持,提出人性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策略。
  (二)制定精准化配置方案。评估委员会为政府补贴及医保偿付提供客观依据,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界定接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类型及不同的照料等级并提供匹配的资助。
  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应激励市场有序竞争,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适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允许社会组织参与部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并在税收、财政补贴、建设用地审批等方面做到与公办机构一视同仁。
  
  (发言者系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农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