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好广州“四张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提案

2018-01-23 03:09:2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086号
  案    题:关于打好广州“四张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问题与分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坚持创新驱动,正参与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但由于制约广州转型发展的短板仍然较多,导致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认清发展差距方面,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主要以下方面:
  (一)广州的省会城市功能优势还有待发挥。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承担全省财政转移、省会行政服务功能、区域共建扶持等责任,形成了大湾区地缘政治优势,集合了全省最优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设施、政务服务、人才科技以及干部等资源,但广州这方面优势未被充分重视和发掘,尽管我市对全省经济和社会有相当影响力,但对珠三角及全省大型企业总部的感召力严重不足,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但高层次人才欠缺,创新成果跟经济体量极不匹配。
  (二)广州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潜力有待发掘。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长期是华南地区工商业中心城市,市场贸易繁盛,民间金融发达,经济形态丰富,产业结构完整。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未形成证券、黄金等各类金融交易市场,其商业中心光环逐渐被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夺走。
  新时期科技产业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资本市场存在缺陷,高科技产出、创投机构、私募基金发展滞后,广州金融产业对创新的支撑严重不足。
  虽然广州没有成为国家金融中心,但我们要认识到广州在金融创新方面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广州枢纽型城市、“千年商都”所形成的快速流转商业氛围,必然带有金融资本基因,广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5万亿,资金总量长期位居一线城市阵营。
  (三)广州对内地辐射力有待强化。
  由于交通区位、制造业、批发市场等优势产业的传统经济辐射力,广州在对内地传统贸易、物流、人流量等方面的影响力仍然强大,2016年广州全社会货运总量(11.3亿吨)、客运总量(11.3亿人次)居全国前三,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标志性的快递业务量(28.7亿件)全国第一,说明广州是对内经济的重要门户城市。
  但我们要认识到广州外贸、物流等枢纽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广州外贸经济总量不及深圳一半,随着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等项目落地或建成,深圳发力建设枢纽型城市,珠三角“A”形交通格局也将改变,广州枢纽中心地缘优势面临挑战。
  (四)大广州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有待提升。
  广州多年来积极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及广佛肇清韶城市群等区域合作,随着广佛环线、广清城轨、穗莞惠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推进,三年后广州地铁通车里程也将达800公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基本成型,也意味着可媲美东京都都市圈的大广州都市圈正式形成。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南沙的发展更加关乎广州的未来。尽管占有大湾区地理核心区位,南沙在珠江两岸经济强势发展的城市圈当中,面临着车流过境、势能不足的问题,区域体量优势未能发挥。
  二、对策与建议:
  (一)谋划建设广佛时代新城,布局大广州都市圈经济。
  随着大广州都市圈的成型,珠三角已进入区域发展新时代,广州可打造广佛合作共管创新模式,以广州南站为中心提前布局大广州都市圈经济,提升广州对内地辐射力。建议将南站地区、佛山陈村、平洲地区结合部规划建立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广佛时代新城(拟命名),研究形成新城投入与产出分享机制,创新新城管理模式,同时有利于南站新城规划的落地。
  广佛时代新城着力整合广佛肇清韶等地高端高质高技术产业资源,重点对接与提升番禺、顺德、南海、清远等区的优势龙头产业链,提升村镇特色经济,做强、做大传统家电、家具、化工、陶瓷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强势制造业及高价值链产业,着力发展品牌、营销、金融、工业设计、新技术新材料、人才集聚等总部功能。
  利用广州南站综合枢纽优势发展对内地辐射型经济,在大广州都市圈经济中心基础上,逐步建成面向泛珠三角、面向东盟的中央商务区,未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区、国家级新区等政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高地。
  (二)赋予南沙政治中心地位。
  基于南沙核心地理区位,若赋予南沙更高、更重要的政治功能,将有利于大湾区政务互联互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有利于聚焦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动湾区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同时也对于整合全球高端资源进入南沙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符合广州建设全球城市的长期战略利益。
  因此建议将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等机构分步搬迁到南沙区,如果可能建议省政府整体搬迁到南沙,进一步提升南沙政治中心动能。
  (三)发掘金融创新潜力,构建珠江国际金融走廊。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如蚂蚁金服),正迅速改变传统金融产业。若缺少金融业强大支撑,广州创新也将难以致远。
  依托5万亿资金体量基础,布局IAB产业,加速发展风投、基金等金融形态,实现金融弯道超车。依托全球城市建设形成国际金融影响力,及全省及大广州都市圈实体产业的支撑,以金融科技与跨区域合作为抓手,构?珠江国际金融走廊,建设金融发展平台。
  以珠江两岸线性空间为主体,发挥“一江两岸三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作用,依托佛山千灯湖畔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越秀民间金融街、珠江新城、广州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以及互联网金融小镇等金融相关产业及空间平台,以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为目标,建设珠江国际金融走廊,并作为大湾区重大金融平台纳入国家计划。
  建设珠江国际金融走廊,要走外引、内联、聚焦、融合等路径。促进国际资本、全球财富管理人等要素配置;携手港澳发展离岸金融;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形成银行、基金、财富管理、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等多样化金融业态集聚,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金融链的融合发展格局。
  紧盯我省、我市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鼓励强化资本纽带开展传统产业链并购整合,培育“独角兽”企业,积极招引国内外优质科技企业,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四)建设大湾区城市服务功能中心。
  强化广州在教育、医疗健康、城市文明环境建设、交通设施、政务中心等独特优势,建设大湾区城市服务功能中心。
  以建设法治最好、环境最优、最有安全感、政府服务最佳的城市为目标,深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保障、社区治理、法律及知识产权等领域政策对接,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服务水平和文明素质,吸引众多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来广州安居乐业,重视人的自身发展、文明进步和家族传承,建设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愿意安心发展、有利于财富稳健、子女成长及颐养天年的人性化投资环境,将广州打造成为真正有魅力、有温度、有品质的全球城市。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核心,广州要抓住机遇,打好“四张牌”组合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必将迎来建设全球城市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