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广东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提案

2018-01-23 03:11:3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083号
  案    题:关于加快广东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形成时间早、人口基数大、发展趋势快的特点。预计到2050年,广东省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3084万,占户籍总人口比高达24.13%。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成为百姓最迫切的期盼,政府惠民政策体系最亟需完成的任务。
  一、问题分析
  (一)产业发展缺乏牵头部门和理性认识。
  康养产业是典型跨境融合的朝阳产业,主要涉及卫计、旅游、民政等部门,我省康养产业面临统筹规划不清晰,工作协同不够,政策出台不到位,执行落实欠力度,用地瓶颈制约严重,养老机构发展困难。区(县)以及在认识上还比较肤浅,在开发中仅停留在旅游、养老、地产方面,过渡强调短期经济收益,而忽视了立足之本“健康”,难以转为可持续发展。
  (二)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暂未形成。
  目前,康养以概念包装为主,标准匮乏,产品力依然匮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少城市,康养产业仍处于起步的个体发展阶段,暂未形成产业链,也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关于康养产业的综合体,普遍存在服务单一,规模不够大,医养融合机制不健全,队伍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过于注重楼房的外观和装潢,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忽视中老年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康养机构更注重日常食宿,致使在院老人生活单调,娱乐活动仅限制于棋牌和电视,精神慰藉、心理辅导、人文关怀力度不够。
  (三)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产业发展。
  当前康养产业亟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从管理人员到服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素养不足;护理人员缺少岗前培训,大多属临时院外聘请的护工,工作经验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同时工资待遇不高,导致其工作稳定性差和服务质量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个别“龙头”康养产业项目未发挥好带头效应,经营者缺少精细化管理和长期品牌经营的理念,只求短时间的低成本投入和高利润回报。
  二、对策建议
  (一)理顺康养产业管理模式。
  康养产业涉及卫计、民政、旅游、食药监等等众多部门,需要有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全局思路,单靠一两个部门无法解决其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康养产业,把康养产业定位为广东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作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对接方向,尽快研究试行康养产业指标体系,为落实《“健康广东2030”规划》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国家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在我省大胆试验创新。地级市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支持协调,明确任务分解、督查考核、资金安排等系统内容,督导各部门、各区(县)执行。区(县)民政局、卫计局、旅游局等应摈弃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思想观念,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产业资金方、项目业主主、行业协会、社区等多元化主体的协商沟通机制,协同处理康养产业发展的事务。
  (二)加大康养产业资金支持。
  每年在养老、医疗卫生等专项预算资金中,省政府应设立养老健康服务业专项发展基金,有条件的地级市可相应设置资金科目。研究将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纳入社会福利建设专项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鼓励珠三角与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康养基地,鼓励社区吸纳民间资金共建康养服务机构,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PPP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产业链条,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契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体制,服务于康养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康养产业核心能力。
  ?一是重点支持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各地级市应尽快建立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切实有效的为家居老人服务到位。按上年度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数,合理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购买专业和中介组织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政府全额或部分补贴。研讨并完善“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敬老院建设运营补助办法”、“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及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等 ,强化政策驱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建立符合各地级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同时继续鼓励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建立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由卫生部门确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将其纳入医保,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目前,医养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目前的医保政策不支持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如果按住院计费则时间长、人均费用高,如果按门诊计费则不报销、个人负担不起,应加紧政策研究,探讨修改医保支付办法,消除障碍,促医养融合发展。
  三是积极推动传统观光转化为健康养生。惠州大亚湾海滨区、肇庆鼎湖山风景区、湛江湖光岩世界、梅州客家围屋、阳江海陵岛等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已形成一大批的康养产业潜在消费群。建议建设康养产业发展基地或康养机构,打造创意体验或参与式项目,吸引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如在打造康养基地时,加入可参与养殖、种植的项目或体验,让康养人员想长期留下来、能长期留下来。通过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广中医药健康养生。
  加建立药膳养生养老产业研发基地,研发具有抗衰老、抗血管硬化、降脂减肥、益智、补钙等功用的药膳饮食、中药饮片产品品种,大力发展药膳食疗养生产业。利用粤北、粤东青山、水库、湿地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推动配套的中医药种植和中医药科普旅游休闲养生项目落地建设,加紧引入中医药文化、伟人文化、中医药体验馆、药膳保健、健康服务业等多元素的三产配套项目。策划粤东、粤西等健康主题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介,推动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与旅游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中医药养生题材可以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项目或中草药种养植观赏,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抗衰老治未病”的推广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调理服务,为健康养老提供高端品牌中医支持。
  (五)强化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珠三角地区开展专场招聘会,积极引进老年病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扩大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借鉴浙江等地的做法,通过入职奖补、岗位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珠三角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风流到粤东西北地区,改变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待遇低、流动大的状况,执行更为优厚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职业晋升政策。加大农村转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优势,在学校设立休闲农业相关专业或课程,建立员工短期培训补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