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山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政府出台指导、奖惩措施的提案

2018-01-23 03:15:3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077号
  案    题:关于我省山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政府出台指导、奖惩措施的提案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以来,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加之人们对乡村沃野、自然生态的向往,以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娱乐休闲、农业观光、民俗文化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当前游客极力追捧的旅游业态。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作为经济大省、消费大省的广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我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各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但在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方面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民俗风情浓郁,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依粤农{2016}112号文件得知,省农业厅、旅游局为树立发展典型,探索发展模式,总结发展经验,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关于开展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粤农{2013}255号)要求,从2014-2016年,连续开展了三批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已认定了100多个镇(乡、街道)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00多个点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虽然我省山区各地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成效,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全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备客源地、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等优势的同时,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规划编制、人才培训辅导、休闲农场设施设计与农产品加工、休闲农场管理标准及监督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为此,我们民革广东省委会组成调研组,通过对韶关、清远等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的实地调研,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用地难、流转难。现有的农用地政策不能满足休闲农业的发展需求,全省全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尚未完成。办理用地手续制约多,难度大。目前,对于涉及经营性的用地,如农家乐、停车场等项目用地,均要求必须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由于乡村旅游用地点多、面积小,大部分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指标越发紧张,特别是城郊附近的农民意识到土地未来潜在经济价值大,不愿意轻易流转土地,而且土地流转的价格高昂,不利于城市近郊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全省及各级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我省现阶段对休闲农业的建设标准、经营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标准化建设尚不系统和完善。一是开发建设存在无序性和盲目性,现有的休闲农业大多是涉农单位、企业和农民,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主、自发开发形成的,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市场定位不明,项目开发雷同,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二是档次不高,特色不突出。我省虽然创建了一些休闲农业品牌和重点示范企业,但目前休闲农业大多数仍以观光、餐饮、垂钓和采摘为主要模式,规模小,档次低,精品少。三是休闲农业企业和个体户大多数经营处于简单粗放,行业管理不规范,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属于粗放经营阶段,
  三、保障激励措施不完善,发展资金不足。虽然近几年省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一定的资金奖补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的建设(2015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2016年安排1亿元,用以10个农业公园和2个休闲农业综合体的建设,2017年安排3000万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保障激励措施不是常规性、制度性的,非常不稳定。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品牌的打造需求的资金先期投入不菲,仅靠基层农民的自发投资及地方政府的投入是难以满足和可持续发展的。
  四、基础设施不配套,综合服务能力弱。休闲农业大多位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建设普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许多休闲农业点的道路及旅游交通标识、公共厕所、环保设施、垃圾处理、停车场、安全饮水、电力供应、通讯网络等设施,达不到基本的规范与要求,直接影响了客源数量。
  五、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兴起,懂管理、懂技术、懂营运、懂政策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山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建议:
  一、科学编制各级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政策和已出台的政策,按照新农村、产业、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由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各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旅游局等部门编制省、市一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休闲示范村镇的规划也同样需要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以便科学指导全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指导成立本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服务职能,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并组织实施我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行规公约,同时发挥其组织的协调优势,填补政府职能以外行业管理服务的空白,加强全省各涉旅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跨越行政界限,按照市场要素整合资源,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业内涵,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三、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政策,保证基本的乡村旅游发展用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必将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鼓励利用荒山、荒地、荒滩等开发乡村旅游,整合和利用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等资源和指标,以多种用地方式解决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用地,努力使重点县和示范乡镇每年都有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
  四、加大和保证固定资金的投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扶持、引导和规范社会民营资本进行投资。省级相关部门应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省人大的财政预算,加大和保证固定资金的投入,形成常规性、制度性的财政拨款。结合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小河流整治、特色小镇建设等,进一步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项目资源,推动乡村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指导推动乡村智慧旅游建设,完善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要的前期投入大,各地投资能力往往不足。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民营工商资本投资兴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并对其可给予一定的融资扶持。
  五、加强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地区产品特色,逐步建立各地农副产品的品牌优势。采取以会代训、专职轮训、视频培训、职业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乡村旅游导游、餐饮、住宿、营销、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素质提升。贯彻落实省级乡村旅游点(线)标准,制定完善市级乡村旅游点(线)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区产品特色,建立品牌优势。如清远英德的"英红九号"茶叶,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特性、浓醇鲜爽的品质特点,是省内屈指可数的由一个茶树品种名发展成为红茶公共品牌名的业界典范。我省还有很多诸如"英红九号"品牌的可开发的农副产品和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因为意识不到位,宣传不够和开发乏力等原因,其品牌价值发展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这些,都是需要科学规划、加大开发力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