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054号
案 题:关于推进我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提案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60 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133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4.5%。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约204.9万,占老年人口的15.4%,广东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且老年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539万,占比升至15.9%以上。人口老龄化加速、“空巢”老人比例不断上升,使我省老年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我省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发展,使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成为可能,“智慧健康养老”成为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助推养老模式创新升级的有效手段。
2017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下简称《行动计划》),将智慧健康养老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然而就广东省而言,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管理部门
目前,养老服务体系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且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无法对整个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作用。由于多头管理,一方面容易造成责权不清、力量分散,另一方面也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严重束缚了养老服务尤其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技术开展和市场拓展。智慧健康养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必将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
2、重视程度不够,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已下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并积极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工作。而我省对智慧健康养老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发布有关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试点示范工作进展慢。2017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7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中包括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53家、街道(乡镇)82个,示范基地19家,我省仅有深圳龙华区观湖街道入选应用试点示范街道,无一家入围应用试点示范基地,与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相差较大。同时,我省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推广力度不够,工作进度缓慢。以广州市为例,截止2016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4.6万人,自2005年起力推的智能养老“平安通”服务截止到2017年底也仅覆盖6万户。事实上,在珠三角城市多种智慧健康优质产品完全可以大范围推广,使更多老人受益,但目前却仅仅覆盖一小部分人群。
3、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缓慢
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对于推动各类养老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养老和健康服务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我省目前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来看,进展相对缓慢。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社区已建成与健康养老服务相关的信息平台,2017年青岛市全市级的智慧养老平台已正式上线,共有1599家养老服务组织加入,为老年人提供机构托养、助餐送餐、助洁助浴、照料护理、志愿陪伴、助行代办、便民维修等服务内容。而我省大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仍是以老人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等旧模式为主,广州市也只是建立起政府、餐饮企业、互联网三方信息对接为长者提供送餐服务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还没有进行充分统筹规划,无法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碎片化状态,直接导致了老年信息服务资料无法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资源难以向基层、家庭及个人延伸,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低。
4、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市场供求对接不充分,老年人接受度不高
老龄人群的健康程度、养老需求、消费观念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而目前各地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社区、机构及企业对目标人群多元化的需求仍缺少深入分析和了解,导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产品多集中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领域,服务方式仍以线上咨询为主,忽略了老人日常起居、上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而相对的,老年人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及使用能力较低,认同度也还停留在较低阶段,虽市面上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但被老年人广泛认可的不多。
建议:
1、加强统筹领导,建立统一的养老管理机构
老龄化的加速使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迫切需要将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摆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建议优化整合民政、经信、卫计、社保等部门与养老相关的职能,组建专门的养老管理部门,专职负责统筹协调、规划管理、指导推进所有与养老相关的工作,完善老年健康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象抓教育、计生一样抓好养老工作,满足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2、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视和推进力度
落实《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关于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国家、省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示范工作,充分发挥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重点细分领域应用,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加大对健康养老产品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建立智慧养老产业园区,以智慧养老终端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及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基因工程技术、3D打印修复技术、健康管理终端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较长产业链的智慧养老制造业集群。
3、推动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结合省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并将其纳入到各级政府采购目录,统一平台建设标准,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从我省目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建设情况和各地实际出发,建议从社区试点做起,分阶段逐步推进到市、省级平台建设。
通过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物联网系统,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广泛引入各类服务资源对接需求。可以从开发健康服务平台做起,逐步实现将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家庭医生服务与个人、家庭随时随地连通对接,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状况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实时跟踪服务,并不断升级服务功能,最终建立包括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管理、医疗照护等服务内容的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分类别、多层次、广覆盖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保障。
在平台开发建设中,要坚持养老的公共服务属性,坚持政府主导,吸引社会广泛参与,确保老人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基本养老服务,并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平台建设要确保服务对象的数据安全。尤其是在建设省、市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务必坚持财政投入为主,以确保建成后的信息平台由政府管理监控。通过平台的构建,逐步完善我省老年人健康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我省制定老年公共服务政策、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4、将智慧健康养老与医养结合相结合,创新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模式
在推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重点探索以“平台+医生+老人+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推动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接。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医养结合的政策,加快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各级健康信息系统和养老服务平台的对接,采用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机构义务支援等方式,借助各种健康监测产品和智能化终端设备,根据居家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安全监测、定期体检、医疗巡诊、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照护、应急干预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模式得到更多老人和家庭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