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

2018-01-24 23:29:1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151号
  案    题:关于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
  提 出 人:张卫红(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法制办
  内    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应对经济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农村改革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需要应对的挑战和困难日益增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倒逼下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当前,国内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反常现象。农产品效益不高和竞争力不强,普通品质的农产品市场供给过剩,优质高端品牌的农产品较为紧缺。
  二是农业体系设置不合理。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不重视产业链的耦合和延伸,农业经营分散、粗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农业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失衡。
  三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种植业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养殖业抗生素滥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四是农业保障机制不完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明显存在科技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金融保障措施乏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上述短板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1.调整农产品结构。通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知名品牌,实现由低端、低收益农产品向高端、高收益农产品的转变,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遵循农业资源地域分布规律,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调整种养业结构,推动都市型农业发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制定特色产业建设规划,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深挖农业潜力,创造新需求。
  (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1.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建立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二三产业之间通过集聚、耦合、互动、渗透等多种方式的创新,引领农业农村发展要素聚集,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以及健康生态等服务业有机整合,培育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促进“产、城、人”加速融合发展。
  2.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作为提升发展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3.拓展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探索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培育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加快优质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实现资源共通、优势互补。
  4.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扩面工程、提质工程和评级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主体产业突出、园区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三)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确保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2.推广健康安全种养模式。以“品质农业”、“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促进种植养殖融合发展。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切实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控制和清理整治。
  3.加强农村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改善提升村容村貌,致力建成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发展可持续的高水平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群体效应。
  (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1.加快推进科技项目攻关与技术模式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供给,针对制约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科技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逐步建立以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关联度、技术研发创新度和产业发展贡献度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激励制度。
  2.加强现代农业综合平台建设。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快布局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研究相关科技扶持政策。
  3.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抓好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1.加快推进农村涉土领域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机制,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转,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2.完善促农增收长效机制。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完善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就近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3.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农业商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机构,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六)完善农业保障体系,提升农业改革的支撑能力
  1.加强农村人才队伍保障。加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农村人才培育培训体系,致力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社区干部队伍、一支专业精干的社会工作队伍、一支勤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一支公平正义的民间参政议政队伍、一支善于经营的农村资产管理队伍,着力培育一批“懂文化、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四懂”新生代农业产业工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加强农业改革的资金保障。整合现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快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取向、广泛覆盖”的农村金融工作机制。
  3.加强政策法规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逐步化解农业领域结构性、内生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法律支撑,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