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汕尾、揭阳、清远、阳江四市建设本科高校,促进广东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提案

2018-01-24 23:34:1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146号
  案    题:关于加快推进汕尾、揭阳、清远、阳江四市建设本科高校,促进广东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汕尾市政府,揭阳市政府,清远市政府,阳江市政府
  内    容: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统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强粤东西北地区高校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的目标。地方高校特别是本科高校,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地方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地方重大决策和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由于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我省高等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呈现较大的差距。
  一、我省粤东西北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区域布局看,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目前我省64所本科高校中,珠三角地区共有54所,占总量的84.3%,粤东西北地区共有10所,占总量的15.7%,粤东西北地区的本科高校数量明显少于珠三角地区,目前河源、云浮正在建设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源校区、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粤东西北还有汕尾、揭阳、清远、阳江等4个地级市尚未有本科院校,而江苏、浙江两省下辖的每个地级市已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 
  (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优质资源不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理工类高校占比低,整个粤东西北地区仅有2所,一些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三)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目前广东尚未形成从总体上解决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战略和保障机制,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缓慢,高水平大学较为缺乏,导致当地人才智库较缺乏,成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瓶颈。
  (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本科高校受限于当地经济财政实力。粤东西北地区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建设本科高校的过程中,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往往独力难撑,导致建设进展迟迟难以推动。
  二、关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汕尾、揭阳、阳江、清远等4个地级市建设地方本科高校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科学引导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城市发展本科教育
  一是重点扶持粤东西北地区未建本科高校的地级市建设本科高校。建议由省主要领导挂帅,省内高水平大学校长、省教育厅、财政厅、粤东西北地方政府行政主官为成员,成立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统筹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汕尾、揭阳、阳江、清远等4个地级市建设地方本科高校。二是鼓励高水平大学到粤东西北建设新校区,促成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跨城共享,推动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集聚,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三是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地方政府应充分开展建设地方本科高校的论证和调研,结合当地产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求,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建设本科高校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报省委、省政府。
  (二)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
  粤东西北地区地方财政力量薄弱,这是制约当地建设本科高校以及发展高水平本科高校的重要瓶颈。建议一是对汕尾、揭阳、阳江、清远等尚未建设地方本科高校的地级市,由省财政重点投入资金,支持四市进一步筹建本科高校及引进师资队伍;二是从省财政给予省市共建高校的资金支持中,专门划拨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上述4个地级市统筹规划建设本科高校,用于支持四市建设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三)积极对接,完善多元共建机制
  一是将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纳入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范围,由省教育厅牵头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动4市建设本科高校,有利于统筹资源助力地方更好地建设本科高校。二是由省内高水平大学与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共建专业、共建学院,结合地方实际以及重点填补我省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空白,优化学科布局,提升新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江苏省由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与学院合作,采取“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办学体制举办本科教育宿迁学院,我省可借鉴这种模式,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与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联合建设本科高校。
  (四)因地制宜,优化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布局
  一是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须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保新建本科高校能有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鼓励发展民办本科教育,鼓励和支持优质社会力量到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发展民办本科教育,优先支持设置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理工类人才和区域经济社会紧缺人才的民办本科高校。三是抓住粤东西北高铁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从高铁沿线发达地区引进高水平大学教授、专家到汕尾、揭阳、阳江、清远四市授课,推动人才借助高铁跨市流动,进而解决本科建设师资队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