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127号
案 题:关于创新深圳“一带一路”实施的战略性统筹的提案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深圳市政府,省商务厅
内 容: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与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深圳已经被列为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八个战略支点城市之一,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实验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将在深圳市“两区三市”定位的战略性引领之下,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
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性统筹的若干关键
(一)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深圳打造成“一带一路”战略性枢纽城市
深圳位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区域的几何中心,具有天然湾区的良好条件,紧邻亚太主航道和国际主要海运线,具备成为亚洲-欧洲、亚洲-非洲国际干线运输关键节点的区位条件;同时深圳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并具备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优势,因此,深圳无论是地理条件,还是经济实力,或是经济结构与海陆空的立体运输条件,都有利于形成“一带一路”战略性的枢纽城市。而枢纽城市的确立,非常有利于深圳成为国家战略支点城市中的排头兵。
(二)国家战略实施---有利于将前海蛇口片区建成战略性增长极核
深圳需要落实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前海蛇口片区,力争“一年一个样”,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标杆。因为前海与蛇口承载着国家的战略和使命,通过深港合作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经济合作升华到制度合作,从配置国内资源到配置全球资源,从辐射国内市场到辐射全球市场,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性金融创新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资本市场对接中心、我国内地的离岸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人才交流培训中心。而前海与蛇口的开放开发就是这种发展大势的先行者,为深港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与珠三角共同形成支撑世界顶级城市的竞争高地并成为支撑粤港澳世界级大都会圈的形成,并共同造就“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增长极核。
(三)新兴经济组合---有利于湾区建成“一带一路”区域性辐射平台
学术界曾经提出有关海洋与湾区经济建设的“两地、三市、四湾、五带”。“两地”即深圳和香港,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打造海洋企业总部和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三市”即依托涉海重大项目,加强深莞、深惠、深珠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环保、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际级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四湾”即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所形成的天然海洋湾区为核心,打造深圳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湾区、深圳湾海洋经济生态湾区、大鹏湾海洋经济提升湾区和大亚湾海洋经济新兴湾区,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五带”即通过打造南海海洋特色产业带、南海近岸综合服务带、南海近海资源作业带、南海远海资源拓展带、大洋海洋经济合作带,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海洋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因此,深圳完全可以发挥湾区经济的协同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新兴经济组合的战略性、区域性辐射平台。
(四)强大核心支撑---有利于特区作为金融创新与开放的战略性窗口
深圳的金融创新引人注目,深圳成为国内首个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城市,前海微众银行成为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创新金融快速发展,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超过500家。特别是前海的金融创新已经形成深圳金融创新的领头羊,其金融机制创新区、金融发展聚集区、金融合作先导区开始形成影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与互联网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具有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新业态,有利于深圳成为对外开放与金融创新的战略性窗口。
(五)把握时代脉搏---有利于深圳打造成世界级服务贸易战略性基地
根据深圳媒体报道,2014年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827.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7%,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的7.4%。深圳涌现了以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企业,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或者在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南太平洋岛国等地区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布局,虽然成绩瞩目,但是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深圳的产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水平已经领先全国,如果能够在服务贸易领域实施战略性的突破,并形成世界级服务贸易的战略性基地,将能够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性机遇的建议
(一)根据“一带一路”的国情区情安排对外投资与招商目录
一是继续将传统贸易做大并不断提升深圳的对外贸易结构, 由于目前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并不大,所以需要强化在传统优势产业及产品方面强化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合作,做大贸易总量。与此同时, 大幅提升机电产品与设备的贸易比重,如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工程机械、海洋运输等具备实力领域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总量。
二是推动成熟产业扩散并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与沿?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国际工程承包,推进地铁工程项目和磁浮工程项目承包,鼓励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和多样化的承包模式, 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淀,为未来更加广泛的经济贸易合作奠定基础。
三是建立新型业态的对外合作通道,推广新的商业模式,包括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的协同与合作。特别是加快建设信息丝绸之路,构建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推广4G手机通讯,促进“一带一路”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包括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海外投资基金、深圳银行向投资境外企业发放跨境贷款、贸易金融、融资租赁等。
四是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国情区情,制定相关的特别是优质资源类的招商引资项目。
(二)向海内外同时宣传深圳“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
一方面需要积极鼓励并提升深圳的各行各业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另外一方面需要系统宣传“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目录,既能造声势,又普及对外政策,同时积极发动企业,摆脱经济相对低迷、产品缺乏市场的困惑,组织企业抱团拓展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设立相关的年度论坛和年度会展,在开展对外宣传的同时扩大深圳的对外影响,并为深圳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项目做好准备。
(三)政府牵头组织“一带一路”对外经贸考察兼招商引资团
建议由深圳市政府与职能部门组织“一带一路”对外经济贸易考察团兼招商引资团, 根据相关国别和地区的情况,特别是关注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产品、产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外经济贸易考察团。
(四)从事近中远期规划明晰投资贸易部署并有序实施
建议开展“一带一路”对外经贸的规划研究,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的总体目标和阶段部署,不同阶段的合作项目与产业选择,科学预测不同阶段的投资贸易总量及其提升的速度与效益,从而在建设产品贸易丝绸之路、产业扩散丝绸之路、信息传输丝绸之路、基础设施丝绸之路、新兴业态丝绸之路、金融创新丝绸之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并充分估计由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法律、不同国情带来的困难问题及其潜在的风险,从而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双赢和多赢,逐步实现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并引进深圳需要的不同优质资源类产业或产品,早日发挥并实现深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