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120号
案 题: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营利能力,切实促进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降低成本是营造实体经济制造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持固定资产持续增长、着力推动增量和存量的制造业实现动能转化的重要措施。
一、当前降成本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融资,而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心不足,金融机构对民营制造企业的利率优惠等方面的力度,相对于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而言比较小。另外,企业对外发行的融资工具,如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评级机构给予的评级一般为AA,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从而导致利率较高。
(二)要素成本不降反升。
要素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等。能源成本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成本负担较大,电价高昂,中间的价差集中在供电部门环节。虽然国家正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推行直购电和发展电力交易市场,但总体来说改革力度不够大,用电企业能够获得的能源成本下降的收益较小。交通管理、通行效率较低和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物流成本高企。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减免空间。
公共服务的能源领域附加费用和缴纳政府基金等导致成本上升,导致公共服务价格上涨居高,增加了企业负担。存在行业组织截留简政放权红利现象,一些行业组织垄断行业评估、检查监督增加额外门槛和费用。
(四)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于企业发展需要。
有些部门积极主动作为的观念不足。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不愿先行先试,导致营商环境缺乏比较优势。一些政策出台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也缺乏和企业充分沟通的渠道,政策照搬的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少。有企业反映,以前对重大项目有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在虽然简政放权、严格按照政府办事流程,但官员的意见和态度对程序仍有较大影响。
(五)政策实施与制度配套不同步导致“政策红利”难以及时有效释放。
政策信息公开不彻底,且冗长难懂,服务对象难以全面接受和完全理解,导致政策该扶持的企业的扶持不到,或不愿花太多时间吃透政策享受优惠而放弃。此外,政策的执行缺乏公平普惠和必要的绩效评估。在执行相关奖励补贴政策时,受到财政年度、预算、支付率等财政资金使用规则的限制,政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如配套发放的上市、挂牌补贴、项目专项补贴等滞后,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不及时或效果打折扣。
二、进一步降成本的建议
(一)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引
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评估现有政策措施和梳理政策清单,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引,互联信息共享、统筹协调推进,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向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发力,充分挖掘和利用龙头企业、老字号的潜力和优势,集产、学、研、商业、金融于一体,带动和聚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二)加大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清理和控制
1.降低公共服务价格。分析公共服务企业价格形成构成,通过降税降费等方式切实降低电力、水利、物流等公共服务企业成本从而降低公共服务价格,实现企业降成本。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用市场的力量调控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能源使用成本。
2.从新劳动法着手,从制度的根本保障劳资双方合理、公平的利益。建议完善劳动法及相关政策,在劳动仲裁时平衡双方利益,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保障企业的利益。建立员工的诚信体系,提高员工毁约的成本。建议降低企业五险一金购买的基数或者比例,减缓企业发展的压力。
3.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加快全面清费立税进程。建议地方能在权限范围内,在个别小税种上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切实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
4.加强政府上下联动,梳理清楚各市发展的侧重点,合理分工,避免相互竞争资源。促进土地和金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着力降低各种要素成本。
5.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利用共享经济控制要素成本,促进制造业企业向低成本区域转移。
(三)推动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
弘扬企业家精神,使其成为引领广东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精神动力。鼓励企业守法经营,勇于创新,既要遵守市场规律和法律规则,又善于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结构优化,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维护好公平市场秩序
规范行业组织管理,防止行业组织截留简政放权红利。实现依法治理,完善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在相关网站上汇总公布收费目录清单。进一步推动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加强监督问责,杜绝党政干部兼任行业组织职务。开展行业组织常态化评估,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打破垄断,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
(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有效拓展次融资渠道,让资本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
1.鼓励金融、类金融机构加强力量服务生产制造企业,创新推出针对生产制造企业投融资服务。建议研究能否以实体企业、中小企业前三年的缴税为依据,政府为其贷款提供担保,让银行以等同国企、大企业一样或更优惠?利息,提供一定数额贷款。如果所有银行有困难,可否先在广州市属银行实行此政策,更加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创新发展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将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打造成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平台,强化中小微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聚集创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设计符合生产制造企业需求的股权、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打造立足广州,辐射全省的综合投融资服务平台。
3.建议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营造创新氛围,发展创业投资,做大引导基金,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引导中小企业融资不要过分依赖银行,可以转向基金等多种渠道。
4.推动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到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上市挂牌。不断完善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加强与全国股转系统的联系机制,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培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意识,为各类生产制造企业解决改制挂牌过程中的问题。
5.加大引导、扶持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做大做强,鼓励上市公司整合主营业务上下游快速壮大。
(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服务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政府部门应该突破观念,积极主动,在不抵触上位法的前提下,大胆先试先行,对企业反映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精准施策。
2.加强政府信息共享,推进银行、海关等垂直管理部门的信息纳入到“综合治税管理平台”,推进数据、程序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好政策尽快见实效。
3.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到位,政策出台后,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文件简明易懂,可通过行业协会和街道办及时归类各种政策传达给企业,也可以借助工商、税务通知渠道及时发布消息。让企业应知尽知,让政策公平、公开、公正的落地。
4.政策出台前,应充分与社会和企业沟通协商,畅通渠道接收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勇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