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提案

2018-01-25 00:11:5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111号
  案    题:关于加强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民族宗教委,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内    容:
  案 由: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般指的是少数民族人口固定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和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重要意义。国家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极为重视,早在2012年国家民委印发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通知》,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扶持对象、发展目标等宏观层面做出了规划。就我省少数民族的情况来看,我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现存有5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瑶族、畲族、苗族、疍民数量较多。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县市政府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举措主要包括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村寨小学实行双语教学,开设传统工艺课程,在少数民族节日举办大型民族特色活动等。通过努力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传承与保护不足
  在建设特色村寨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村民认识不到特色村寨建设的意义,特色村寨建设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和较长时间建设才能见成效,因此村民对特色村寨建设缺乏热情,他们参与特色村寨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于调动和发挥,特色村寨建设工作往往陷于被动。而由于少数民族村寨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没有形成对当地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的产业,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少数民族村寨也出现空心化的问题。又由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在受到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开始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怀疑和不认同,不愿传承和保护,这些因素是致使少数民族村寨日渐衰落的内因。
  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挖掘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建设特色村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并非显而易见,需要人们挖掘、整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表现在呈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较为单一。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新村寨建设缺乏规划,保护和传承不足。为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有必要将他们迁移到居住环境较好的地方。但原有的居住环境是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的根基,曾经有无数海外的瑶族同胞回到国内来找寻祖先所在地“千家峒”,以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地方政府在建设移民安置点时也应注意保留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如在瑶寨建筑物突出运用了少数民族图腾等民族特色的元素,但在保留少数民族特色方面仍显不足。一些地方少数民族新的聚居村落缺乏整体规划,搬迁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建筑物缺乏少数民族元素,村寨风貌特色民居未能充分显现。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部门之间缺乏良性的联动机制
  我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这些地方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配套设施较少,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同时政府各部门在建设特色村寨建设方面缺乏良性联动,未能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四、推广宣传力度不强,外界对我省少数民族村寨关注度较低
  相比兄弟省份贵州,我省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推广宣传和支持力度不够。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以苗族、布依族、侗族为主,政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宣传,提高特色村寨的知名度。我省少数民族村寨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风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推广和宣传,养在深闺无人识,游客寥寥。
  五、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根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通知》,政府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由政府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但是,一些地方在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时,急于搞建设,对引进的投资人缺乏必要的考察和论证,以致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投资人与少数民族村寨争利的问题,最终成为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掣肘。
  建 议:
  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激发村民参与特色村寨建设的内在动力
  特色村寨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激发村民参与特色村寨建设的内在动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不能很快见到效益。应当激发和调动少数民族村民参与建设特色村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少数民族村寨大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位于远离市镇的大山之中,旅游公共设施缺失。需要加快建设道路、民居接待点、旅游娱乐场站、餐饮购物等设施,在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形成动态长效的机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创造性的开发一些体育娱乐项目,重点发掘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让村民们参与村寨建设和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设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利益分配、教育培训和环境管理等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利用本民族本地区特色文化、绿色产品获取经济收益,使他们在村寨建设中有获得感。
  在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投资人的资金状况、?资意向进行严格考察,筛选出优质的投资人,签订合作协议时,应以特色村寨建设的长远利益作为主要考量因素,防止投资人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绑架村寨集体利益,最终影响特色村寨的发展进程。
  二、科学规划、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建筑和历史古迹
  为将散居少数民族搬迁到较为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安置,在重新选址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尽量离原来居住地较近的地方选址,一方面这些地方生态环境优越,风景秀丽,同时原有的居住地承载了本民族的文化,离得太远原有的民族特色的元素难以得到有效支撑。第二,少数民族村寨适宜发展以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而少数民族村寨建筑的外观和内饰是最为直观的旅游元素。所以在建设特色村寨过程中应当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少数民族村寨。
  三、积极挖掘、整理、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省一些地方在整理和保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南雄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理和发掘了姓氏文化,以姓氏为线索找寻同宗同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当地畲族也可以围绕姓氏找寻自己的历史,挖掘、收集同宗同族的历史名人,整理名人名言名家故事,以文化建设带动村寨发展。完善相关机构,积极收集、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村寨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申请历史文化名村。我省连南南岗镇古排村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和最具特色的瑶寨,村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比较集中和丰富,在2008年10月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当少数民族村寨又成为了历史文化名村,就可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四、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宣传力度
  我省少数民族村寨总体而言较少被外界了解熟知,在精心打造少数民族村寨的同时,建议由政府牵头,组团或单独对外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借助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议通过组织大型活动,兴建展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的博物馆,扶持生态农业,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运用集体商标和地理商标提升地方特色商品和特色旅游服务项目的市场知名度等,使少数民族村寨美名远扬,实现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