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201号
案 题:关于从战略高度推动我省港口经济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航运集团
内 容:
现代港口为本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高效便捷的通道,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广东拥有发展港口经济的资源优势,从战略高度高标准谋划港口经济发展,是当前我省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落实李希书记提出的“把广东建成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抓手。
1.高标准谋划港口经济发展,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需要。广东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拥有世界级深水港口群,国际性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是我省以至于全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交流、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想窗口和战略平台,也是联通和带动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的主要桥梁和载体。港口经济具有产业链长、国际化程度高等特征,高标准谋划广东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推进广东建立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提升粤港澳合作广度和深度,探索“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港口资源优势互补、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港澳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市场体制与机制上与港澳对接,促进粤港澳湾区建设;也有利于发挥广东港口资源和航运资源优势,建立强大现代临海经济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助力国家实施南海开发战略。
2.高标准谋划港口经济发展,是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现代港口的临港产业大都呈现产业集聚态势,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无一不是依托港口或港口群形成的。港口作为发展港口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强大载体,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广东正处于重要的产业转型阶段,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港口岸线空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新型港口经济,建立面向南海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突出广东产业特色,而且将衍生大量相关的新兴产业,带来强大的乘数效应,将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
3.高标准谋划港口经济发展,是加速推进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当前,世界主要港口都把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作为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延伸港口服务功能、拓展港口发展空间、提升港航产业价值、促进港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广东港口城市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缓慢,港口大而不强问题仍比较突出。高标准谋划广东港口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航运经纪、邮轮游艇旅游、航运文化、航运教育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并进一步促进港城互动、港城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探索港口转型发展新模式,推进港口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广东港口国际竞争力。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十分有利于迅速发展港口经济的契机,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紧扣“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强国建设等战略安排,从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港口经济的发展,将其作为推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抓手。
1.从战略高度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加快建设亚太地区最开放、最高效、最便捷、最安全的世界级港口群。(1)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建议成立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有关省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以及地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港口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全省港口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港口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海洋经济和港口发展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实现全省港口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张网”,港口岸线、航道、锚地资源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强全省港口岸线等资源的统筹管理。(2)成立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平台。建议成立广东省港口投资运营集团(简称省港口集团),并采取市场手段实现对全省港口资产的整合,加快建设亚太地区最开放、最高效、最便捷、最安全的世界级港口群。可以考虑两种模式:一是将全省各港口中的省、市属国有资产以入股形式一次性划转给省港口集团;二是由省政府向省港口集团注入资金,由省港口集团一次性或分批购买全省各港口中的市属国有资产。
2.着力发展国际化立体多式联运网络,构建对接港澳、联通全球、服务泛珠的现代集疏运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立体多式联运网络。大力支持空港和海港拓展国际航线,加快港口后方疏港铁路建设,拓展广东至欧洲、中亚、东盟地区的国际陆路通道,积极发展国际货运班列,提升空铁联运、空海联运、水水联运发展水平,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二是加快建设珠江黄金水道,提高内河集疏运能力。建议推动建立由交通运输部、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四省区组成的省部协调机制,解决珠江口航道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通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三是要加强与泛珠三角腹地合作,加快内陆无水港的布局和建设,拓展港口经济腹地。
3.着力发展现代临海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一是要依托现代港口群,加快沿海区域产业集聚,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临港临海工业基地、大型物流园区、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航运经纪、航运法律、航运教育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旅游休闲区(如邮轮、游艇旅游等),形成协作配套、特色鲜明、辐射力足、竞争力强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并以聚集促集约,以集约促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全省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二是要着力发展“互联网+港口经济”,促进航运服务新业态和新兴物流业发展,抢占国际航运和物流服务制高点,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力。三是要加强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衔接,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四是要着力打牢微观基础。要大力培育和集聚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港航市场主体,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港口经济建设,提升国际港航企业国际竞争力。
4.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平台,设立粤港澳港口经济合作区,将香港现有的自由港政策优势、高端航运产业优势与内地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以形成新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二是积极向中央申请将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延伸到粤港澳港口经济合作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三是要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领域制度创新,着力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港口国际化水平。四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胆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模式,为航运要素市场、航运服务主体等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着力打造世界级航运服务市场。五是抓紧布局海外港口与物流网络。引导港航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和物流园区建设,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全球化经营,牵头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联盟”。
5.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为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坚实文化基础。海洋文化是广东改革开放的文化源泉,是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思想文化宝库。一是要站在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高度,深入挖掘广东海洋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构建更具开放性、和谐性和科学性的海洋文化体系。二是要在海洋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升华广东的开放文化,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重塑广东对外开放新优势。三是在海洋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升华广东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培育海洋科技和海洋工程技术服务和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端国际航运研究机构与人才集聚的机制,打造航运研究创新平台,使广东成为国际化高端研究机构与人才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