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康养”结合,着力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提案

2018-01-25 23:05:5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199号
  案    题:关于加强“医康养”结合,着力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黄小彪(共1名)
  分    类:医卫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
  内    容:
  加快推进"医康养"结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广东省立足于加快构建全民健康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健康服务事业、多元化发展养护养生养老产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医康养"结合从无到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了解并接受从医到养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但总的看,与香港、北京等城市和地区相比,我省"医康养"结合的发展步伐还显得相对缓慢,人均"医"、"康"、"养"资源水平还相对较低, 
  一、我省"医康养"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当一部分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对"医"、"康"、"养"的真正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
  调查发现,当前相当一部分医疗工作人员和群众对"医康养"认知相对薄弱。如根据对深圳市宝安区"医康养"供给与需求现状的抽样调研,对于"医"、"康"、"养"的内涵,20.8%的受访医疗工作人员和38.6%的受访群众表示不了解或不太理解。部分受访医疗工作人员表示,因自身和一些公众对"医"、"康"、"养"内涵理解的不全面,客观上难以形成支持"医康养"结合的动力。
  (二)"康""养"供求间的缺口突出,且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在趋势。
  调查显示,当前公众对"医"、"康"、"养"尤其是"康"、"养"方面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水平。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疗养等与"康"和"养"有关的需求理应随之提高。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一旦这部分潜在需求被释放,"医康养"供给和需求缺口将更大。
  (三)"医康养"所需场地、人员、设备、床位等供给规模不足。
  一是场地受限。通过调查发现,各级医疗机构中只有少部分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设置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康养"与"医"所占用场地面积差距较大。二是专业人员短缺。数据显示,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10万。目前,广东省康复医师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比例。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受访医疗工作人员表示"康养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护工"供不应求,其中治疗师的供求关系最为紧张。三是康养设备缺乏且落后,根据宝安区的调查数据显示,39.2%的受访医疗工作人员认为"相关设备紧缺或陈旧",是当前"康养"难以满足公众现实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康复床位严重不足,如宝安区康复床位占比不到3%,远低于香港的26%,全省其他地方也大体如此。
  (四)资源分散、人力技术受限等问题交叉叠加,"医康养"转接环节不畅。
  一是"医康养"资源不仅总量不足,各个医疗机构之间水平参差不齐,分布也不均衡,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社会医疗机构和社康中心门可罗雀仍为常态。二是"医康养"资源分散,缺乏整合。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照护机构、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而综合医院内康复科也面临着院内转接患者流量大等多种问题。三是医疗机构存在"不愿流出,不能承接"的主观问题。一方面公立医院康复科室人满为患,另一方面患者下转到专科或基层医疗机构而造成患者流失,康复科室更加不受重视等一系列问题。
  二、加快"医康养"结合、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结合"健康广东2030"规划,将"医康养"结合作为健康广东的重要一环进行重点推进。
  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关论述、有关要求为遵循,结合广东实际,将"医康养"结合作为健康广东的重要一环进行重点推进,明确"医康养"结合的主要目标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列出时间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医康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对"医康养"各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医康养"结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方式等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公众对"医康养"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凝聚全社会推进"医康养"结合的共识。
  (二)加大"医康养"资源总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层面发力缓解供求矛盾。
  积极挖掘现有资源,大力扩充医疗资源,加快改扩建和新建医院的速度。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PPP、购买服务等模式,撬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康""养"机构建设管理,鼓励综合医院和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实现专家、信息、医保、临床路径的互联互通,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临床和康复一体化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智慧医疗,如康复云系统,提供远程服务。
  (三)建立健全医康养融合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政府管理机制,促使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为"医康养"结合打通横、纵向联系,承担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引导扶持的责任,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示范效应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二是畅通三级诊疗流程,建立医疗、康复、养护有序衔接的服务模式。科学制定以疾病为导向的分层级、分阶段的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推动分级诊疗、分类诊疗,更合理地分布与利用医疗资源,形成急性期在三级医院,亚急性期转到康复医院,恢复期回到社区的三级医疗体系,最终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四)加强人?培养,重点建设康复医疗服务专业团队。
  借鉴香港经验,并立足广东实际,建议在区域内医疗联合体中建立团队网络,通过多轮培训、系列课程、学术讲座、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等形式,提升区域内的康复技术水平,特别是社区康复人员的康复理念和康复认识。健全完善人才招聘--培养--晋升体系,对外加强联系如与高校开展订单式康复护理人才培养;对内开展有关人才的培训和技能考核、职业晋升,同时应提高康复医师待遇,尽管康复医师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但在医院同级别中,康复医师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留住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