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的提案

2018-01-26 01:17:1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259号
  案    题: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的提案
  提 出 人:杨森平(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省科技厅
  内    容:
  2017年7月1日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强调,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通过创新达到互利共赢。显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启动承载了多重战略使命,对其建设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体制创新实施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湾区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城市平均水平,但其内部仍存在诸多因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理念差异而形成的建设难点和问题。
  (一)协调机制不健全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但其内部环境却较为复杂。具体体现在既有一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又有改革开放下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还有南沙、前海等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两种制度的合作,由此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差异,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在要素流动方面,由于大湾区关税的相对独立性和一些制度壁垒的存在,使其内部各种元素难以自由流动;在城市发展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工不够明确,产业结构相对雷同,港口的竞争也相对激烈。例如和日本东京湾相比,东京湾港口群早已形成了明确的职能分工体系。千叶成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主要负责对外贸易,东京城市发达,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料和制成品。在制度方面,香港一直以来都处在高度自治的环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能会使香港的自治权受到挑战,为此,如何兼顾湾区决策的效率与香港自治的要求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湾区内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粤港澳地区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作为湾区建设支撑力量,但是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和日本东京湾相比,世界500强企业相对较少;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除香港外,广州和深圳均没有上榜;世界100强大学数量也远低于其他几大湾区,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且区域内整体创新的协作程度也不够深入。
  (三)CEPA先行先试中的“大门小门”问题较突出
  随着CEPA等各项合作协议不断完善,从宏观层面看,大湾区合作框架更为紧密。但从微观角度看,大湾区内包含三个独立关税区,加之广东珠三角、香港、澳门分别采用内地、英国和葡萄牙法律体系以及不同的产业评判体系、标准,涉及具体部门、操作机制等问题时,往往因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而不能真正落实;在内部的区域合作、跨境问题仲裁等方面面临着制度的阻隔和摩擦约束,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合作中常常对接不上。
  二、大湾区建设难点的解决措施
  从目前来看,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湾区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急需立足于体制机制突破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以点带面,通过定期的管理、协商、激励、评估和反馈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市场、社会、行业协会、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实现大湾区发展层次的跃升。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协调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一直以来合作都较为密切,但要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下促进各城市间要素的自由流动,构建创新型制度协调机构变得尤为重要。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建立粤港澳三地政府参与,同时又独立于当前各级政府架构的“粤港澳大湾区协调机构”。通过破除各种信息共享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区域内经济、教育、人才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除此之外,积极推动民间社团和企业组织代表共同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通过讨论、协商和规划,确保区域内各城市的决策都能对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建立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集合地
  科技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加强与世界高等学府和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科技型创新平台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并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服务,吸引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教育、医疗、文化等高层次人才,壮大科技研发力量,并形成创新人才富集区。除此之外,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本地特色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扶持,促进区域间合作更加密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水平,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相关操作机制与配套设施
  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顺利实施,应在具体配套设施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如在相关产业的市场准入、融资便利、政策采购、重大项目招标等方面一视同仁;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来自港澳的就学、就业、创业人员,制定包括税收、社保等福利政策以及制度衔接规定;建立粤港澳三方在教育、医疗、卫生体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共享机制。同时,应逐步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大交通设备的布局与规划。加大力度建立紧密型的粤港澳航线合作关系,加快跨境水路快速通道的施工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桥,实现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往来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