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引导香港青年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

2018-01-26 01:36: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80237号
  案    题:关于加强引导香港青年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林至颖(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承办
  承办单位:团省委
  内    容:
  总体思路是宣传方式方法的创新,把价值灌输、增进认同,变成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过程。树立互联网思维,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并创新以青年为主体的表达方式。另外,讲求形式多样化:注重"借力"香港青年熟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注入青年喜爱的新元素、新媒体、新语言,准确把握青年脉搏,实现"同频共振"。此外,手段也要动感化:文字、多媒体的互动等多样化的结合,宣传效果远胜于纯文本发布及宣讲,文字版必须迅速制作成多媒体的文宣产品,让青年阅读者一目了然,快速接受立场和客观信息。
  1. 做好联谊港澳及海外各界代表人士与优秀基层人士。对在大湾区内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杰出或特别贡献的优秀青年人士发放类似“APEC商务卡”方式的出入境文件“粤港澳大湾区一卡通”(拟称),可以享受在大湾区各主要口岸一定程度的出入境快速便利,也可配置打通大湾区各市的支付功能如八达通、羊城通、深圳通等功能。
  2. 甄选大湾区中产及基层优秀青年代表,借用他们比较实干的经验,构建推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师友计划”,以一对一配对牵手成长,成为香港青年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板。
  3. 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内学校缔结“姐妹联盟”,促进两地师生的定期交流实习,双方定期就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等等。
  4. 重整粤港两地交流主题,交流的主题既不要停留在过往的历史文化层面,也不要仅仅谈论就业事业发展这些仅限于实际功利的主题,而要通过向香港青年展示无论在殖民地时代还是在回归之后,他们都难以在学校课堂和本地媒体报导中了解到的当代中国的发展优势 - 工业中国、科技中国和外交中国。用工业科技文明的气势和国家外交行为的广大气魄,去震慑从来只知道服务业和商贸金融的香港青年一代。大湾区交流应该继续深化进行,但是应该把粤港交流的主题集中在"工业中国"、"科技中国"、"外交中国"这类能凸显当代中国发展强势的主题。不是说历史文化主题不重要,毕竟历史文化才是民族之根。但光有历史文化这些代表过去灿烂文明的主题,是远远不足以彰显当代中国尤其当代中国青年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工业中国" 、"科技中国"的主题,可以让对中国内地科技发展和重工业发展历程茫无头绪的香港青年,一睹中国当代科技和制造业是如何从计划经济时代打造出来,又如何从改革开放时代获得长足的进步。对于普遍香港青年来说,对中国科技和工业制造业的认识几乎是毫无了解,更别说了解内地同龄人在这方面的贡献与努力。同样道理,近年中国外交行为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批专业能力强、外语能力和国际经验比香港青年更强的外交人员,从保护侨民到开拓对外经济文化联系,累积了香港人不能了解也难以想象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是很有启发性的学习对象。
  5. 逐步把香港各类专业评选活动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广东同类评选活动的框架内,不再把香港视作“境外”。
  6. 重视对港研究,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智库”。以往对港青年研究更多聚焦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思想须域的研究不多。为避免"因病寻医"、"临阵磨枪",建议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智库”,加强对香港青年的调研和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7. 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按照大湾区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合香港青年的国情培训班,加强“大湾区公民”的教育。对象上重视大、中学生。大、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是增进"大湾区认同"的最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