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211号
案 题:关于加强我省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陈瑾(共1名)
分 类:医卫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内 容: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担负着农村和社区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在各级的重视下,我省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核心要素,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人员严重匮乏、基层一线缺乏吸引力、招聘机制不灵活等困难和问题,在粤东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致使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普遍不高,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以汕头市澄海区为例,该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核定编制数为1109人,现有在编人员688人,缺编421人,缺编38%,专技人员占75%。按技术职称高级、中级、初级比例分别为0.38%、17%、82.62%,其中中高级人员比例明显偏低,高层次优秀人才极度稀缺;按岗位则临床、护理、公卫、全科等岗位专业人才明显缺乏。据了解,部分基层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人数少得无法进行轮转排班提供住院医疗服务,影响了医疗卫生业务的正常开展。
2、工资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才。粤东西北地区许多技术骨干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及环境差等因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以上的医务人员千方百计调往上级医院或珠三角地区及待遇好的民营医院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沦为人才的培训基地。
3、技术人才招聘困难。我省粤东西北地区不少基层医疗单位虽然存在空余编制,但是受工作条件、地域、待遇及人事招聘制度等多因素影响导致人才留不住、招不进。近几年来我省对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政策的倾斜及下基层的政策补贴也难以吸引人才(特别是临床专业)下基层。
根据“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为让医改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粤东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获得感,特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政府主导,明确职责。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编办、财政、人社、卫计等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制定人才招聘政策。
2、加大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提高绩效工资标准,科学制定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在保证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同时,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经费的投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并配套长期扎根粤东西北地区的基层工作医务人员的福利政策,保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同级别公务员和教师的收入水平,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告别基层医疗机构是人才培训基地的局面,让基层医务人员更安心更愿意扎根基层,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社区),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3、加大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引进,放宽卫技人员的招聘条件。建议卫计系统的人事招聘工作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以实际需求为原则,赋予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允许用人单位结合自身需要,设置符合单位需要的招聘条件,确保招录效果。对一些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可按岗位设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办理聘用、入编,以确保招录到人才,促使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4、完善退休名医生返聘制度。要充分发挥临床经验丰富的退休名老中医、名医生的光和热,根据不同的返聘条件按照人事分配制度岗位管理设置进行返聘,争取他们回到岗位上来带动一批人甚至一个单位,服务一方、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