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和谐稳定
2019-01-27 19:55:0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117)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和谐稳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社会的稳定,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协调推进“五个文明”建设,在富裕农民、壮大集体的同时,着力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为此,建议:
(一)深化乡村自治机制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自治为基础。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纠纷调解制度。大力培育服务型、公益性、互利共赢的农村自治组织,创新农村工作制度和机制,支持服务、公益、互助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促进农村社区建设,规范民事纠纷调解程序,维护公共秩序。第二,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自治内容,体现村民的意志,按照村民意志处理村中事务,充分保证村民的利益,维护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激发起村民干事创业的活力。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培育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建设一批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动机制、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对口扶持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为实现乡村自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乡村法治治理思路,做好普法教育。法律是保证乡村治理的保障,要做好农村法治工作。首先,加大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在乡村学校召开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强乡村中小学生以及村民的法律意识,引导村民形成遵法概念和守法的价值取向,切实让村民知法、敬法,充分保证法律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不缺位,保证村民生活不僭法、不越法。其次,鼓励行政执法深入基层,增强服务人民的能力,引导帮助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争议、维护权益,培育村民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最后,要搭建“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法治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法治服务。另外,加快推进和平村建设,大力整改农村安全问题,打击农村“村霸”,打击邪教势力,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色情、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规范乡村道德建设方式,提升德治水平。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形成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节约的风尚,自觉抵制各种各样的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旗帜鲜明的反对铺张浪费、高调的婚礼和封建迷信,促进社会转型,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丰富道德模式内涵,大力开展道德评价活动,颂扬善行,贬低道德失范行为,弘扬真理,传播正能量。二是树立宣传新乡贤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村民和睦相处;大力提倡推广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新的社会道德标准。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形成共同的道德约束。因为有人聚集才形成了乡村,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情感、有习俗、有规范、有道德。鼓励引导村民自觉制定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符合道德标准的村规民约。一方面,通过村规民约道德的约束、道德的评价、道德的治理,让乡村治理者在不影响乡村人与人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民的行为,维护好乡村治理秩序,实现以德善治。另一方面,进一步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浓厚乡村道德氛围,弘扬乡村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