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振乡村教育水平

2019-01-27 19:55:4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115)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振乡村教育水平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展乡村教育是提高我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有效手段和强力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必然绕不开乡村教师。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这都与乡村教师严重缺失有关。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要让乡村学校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因此,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乡村教师短缺的现状分析
  当前,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教师老龄化。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为“U”型,刚毕业的大学生多(通过免费师范生计划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到乡村任教)和50岁以上的教师多,青壮年教师少。部分乡村学校越来越像敬老院。有的学校现在只出不进,每年都有退休的,但没年轻人补充。二是教师外流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历练是一种无奈选择,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到农村任教只是为了过渡,属于迂回的策略选择。在编教师和特岗教师又不安心,想方设法往城市调、往外面走。三是补充渠道不畅、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中等师范学校已并入当地本科学院,本科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各地城区补充教师大部分从乡村选拔,乡村教师从农村选拔。
  二、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振乡村教育水平的建议
  (一)改革招生师资培养制度,解决进得来的问题
  一是改变招生办法。建议师范学院开设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历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模式,以解决师范生生源质量差、高素质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
  二是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倾向性补贴。推行“乡村教师免费培养制度”,实行“订单式农村教师培养计划”,运用优惠政策导向鼓励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高中生报考面向农村、包分配的“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对签订长期服务农村教育事业就业合同的教师进行高额补贴,从而保障乡村学校永远有“源头活水”。
  (二)多措并举补缺,解决有人教书的问题
  一是尽早建立支教制度。建立鼓励支持城镇教师定期轮替到农村支教、城市年轻教师赴乡村学校长期支教的机制。通过城乡支教模式,让城区教师短期对农村学校实施对口支教,更大范围内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是鼓励返乡任教。将有工作经验、有乡村教育情怀的城市老教师调入乡村学校,鼓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教学能力与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中短期地到农村学校任教,发挥余热。
  三是增加国家或省级特岗教师数额,分阶段分批次解决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严格控制教师借调其它单位,尤其是不能随意调走乡村学校业务骨干教师去充实县城学校师资力量。
  四是延迟退休。针对目前退休教师除了政策性要求延迟退休外,国家尽快启动延迟退休政策,对那些经过严格考核能继续胜任班主任或所教学科教学的教师实行延迟退休。
  (三)建立激励机制,解决留住人的问题
  一是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议乡村教师工资、津贴、奖金等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由省级财政统发,待遇标准按珠三角9市同等级教师平均工资为宜,确保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落实到位。同时为生活、教学条件特别艰苦的乡村教师发放“特殊岗位津补贴”和“交通津补贴”,以激励社会各界的人才主动加入教师队伍。
  二是完善乡村教师评价标准。不分地区、性别、年龄,建立相同层次教师实行同一考核标准的教师考核体系,制定向乡村教师大力倾斜的职称评定的政策。
  三是继续完善乡村教师进入退出机制的设计。对于不合格者坚决清退,对于履职缺乏专业性者坚决进行改进教育。同时,支持代课教师参加公办教师录入工作。
  四是设立乡村学校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鼓励优秀人才承担管理职责,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选好、用好和激励好这两种人。
  五是构建完备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政府从行政层面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老师提高待遇,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如,设立国家级教师奖“陶行知教育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