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助力广东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2019-01-27 19:55:4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114)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助力广东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目前,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不同形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8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且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广东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央企是“一带一路”主力军,但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非国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占半壁江山。目前,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产业投资高端化、企业抱团走出去、从发展中国家进军发达国家的趋势明显。特别是设立工业园区实现抱团走出去是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较为推崇的方式之一,截至2016年,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园区。另外,“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设厂、合资、并购可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大投资贸易合作、加速金融合作与科技创新等。2016 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项目115 起,并购金额66.4 亿美元。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对外投资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府宏观指导不够,企业跨国经营法律意识不足,行为不规范。在海外并购中,反垄断法是企业目标所在国应用最多的法律,在对外贸易中“合同欺诈”事件经常发生。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不均衡且投资摩擦大,加上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与战略存在问题,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不足,在东道国负面影响相对较多。
  (二)金融服务不足。一是政策性融资工具单一。二是办理境外投资的融资机构少。三是融资部门在企业信用等级、资产负债比例和抵押品价值等指标上采取比境内贷款更为严格的尺度,使得融资门槛更高。
  (三)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宗教、文化差异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范围广、国家多、地缘关系复杂,部分地区反华排华事件频发,严重制约了中国对沿线地区的投资。
  三、助力广东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一)开设投资贸易综合性“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全球供应链服务集群
  引入全球先进的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和模式。以平台为依托,以海外需求为驱动,以各公司共同打造“线上+线下”海外供应链联合营销平台为工具,建设包括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内的全球供应链贸易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全球供应链交易业务。随着综合贸易服务平台及各地运营中心的建立和运转,介入到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吸引更多的工业制造企业参与。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全球供应链综合贸易服务基地为带动,打造全球供应链服务集群,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向现代化、高端化、智慧化发展。
  (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培育区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能将外贸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物流企业、海关等相关方联系起来,提供融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大大缩短外贸代理环节,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我省应依托产业优势,支持市场竞争力强、具备供应链服务能力的大型企业发展成为区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同时,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整合优化外贸供应链服务流程,将供应链条中的流通、报关、金融等多个环节集中起来,为外贸企业提供报关、商检、退税等进出口流程环节的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信用优势,打造融资担保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2.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抓住机遇,在电子产品、家电、汽车等优势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领域鼓励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的跨境电商平台,支持大型外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改造供应链流程,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业务。同时,建立跨境电商园区,与国内外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外贸企业发展。
  3.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认定的市场聚集区采购商品,并在相应的主管地海关或口岸海关报关出口的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简化了贸易流程,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广东应支持相关企业建立集产品展示、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专业化采购中心,鼓励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际采购中心。
  (三)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等力量,进行政策研究辅导,为企业境内和境外的各方面提供支援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商协会等中介机构的配合。建议利用多方力量,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网络,健全企业“走出去”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境内境外的政策、金融、保险、法律、税收等专业化的行业投资信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