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城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议

2019-01-27 20:00:2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73)
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完善城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议
  我省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置了大量突发事件及风险隐患,为维护城市发展秩序和安全稳定大局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应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我省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面,急需改进和提高。
  一、 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应急物资储备的职责分工规定,一是省级重要战略商品储备:省发改委、民政厅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基本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及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二是专业物资储备:省工信厅、民政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等负责各自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三是下属各级单元储备:各市及下设区、镇(街)等各级政府部门负责本地区物资保障应急方案的实施,保证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以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储备和供应。
  二、 存在问题
  省、市各职能部门均要求各自对应的下级职能部门设置抢险储备仓库。各类仓库数量众多、标准不一,且由于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其数量和分布的总体情况,目前没有一个综合部门可以确切掌握。主要问题有:
  (一)物资储备数据缺乏整合。各部门的物资储备名称不统一,类型、数量、运输线路等信息缺乏整合。储备物资数据不统一、不联网、不共享,家底不清,难以快速调拨。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各部门间普遍存在物资重复储备,仓库重复设置等情况。
  (二)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标准不一,布局不合理。一是缺乏选址标准,一些仓库设置未充分考虑实用性,如部分仓库甚至设在高楼之上,部分仓库建在小街小巷,周边道路狭窄,个别仓库门口停满社会车辆,存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物资调拨车辆无法进入的隐患;二是仓库间的服务半径未明确划分,仓库与仓库间的距离不合理,存在一些地方相邻设置多个仓库,而另一些地方相当范围内却没有仓库的情况。
  (三)物资储备仓库管理模式落后。一是物资管理缺乏时效性,大部分仓库未开展电子化进出库管理,各级仓库间未建立统一的物资储备联网系统,相当数量的仓库还停留在手工账簿记录的状态,仓库物资没有动态更新,对上级部门报送物资储备情况仍采用定期报送报表的原始方式。二是储备物资缺乏有效性管理,基层大多数仓库常年大门紧锁,无专职管理人员,物资储备分类不清、摆放混乱;物资未定期更新或维护,造成过期失效,如帐篷、救生衣等出现霉斑,铁钉生锈、水泥结块等。三是入库物资鱼龙混杂,一些仓库将抢险物资和一般物资混合堆放,或以抢险储备物资名义建设仓库,实际使用堆放一般物资。
  (四)物资储备目录过时。现有物资储备目录许多已不适应形势,造成应急储备需求不明确,数量难以把握,物资储备目录缺乏科学依据或依据过时、模糊、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当前应急物资储备中经验决策处于主导地位,未能有效运用各种科学分析手段,预测突发事件对重要商品物资和专业应急物资的需求量,以指导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
  (五)物资储备工作未能有效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一些职能部门虽然采用了委托储备、协议储备等方式,但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依然较低,民间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仍然较弱,尚未建立起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应急储备机制。
  三、 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建议在应急指挥平台内,督促各市建设统一的应急物资仓储信息子平台,有利于摸清家底、及时调度。完善各部门、各系统间信息共享机制,开放数据录入接口给承担物资储备的所有单位,确保各项应急储备物资可联网、可查询。
  (二)科学规划,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以现有条件较好的民政、三防物资储备库为基础,整合全省各市应急仓库。统筹优化各市应急物资储备网点的选址,按行政辖区和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设置省、市、区、镇(街)四级综合仓库,每个行政辖区可以根据地域情况设置主仓库和若干个副仓库。遵循分类储备、够用实用、勤俭节约的原则,避免浪费。所有单位的储备物资进行联网共享。整合后省、市、区、镇(街)储备仓库实行24小时运作,专人专岗管理,形成全省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的合理布局。
  (三)建立统一的物资出入仓库管理平台。全省各级应急储备仓库采用电子化管理。借鉴京东、顺丰等销售、快递平台先进经验,建立应急储备物资电子化管理平台,将储备物资的相关信息进行联网共享,落实实时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对仓库内物资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有效性。同时加强与应急配送系统的快速对接。
  (四)专业物资部门储备,通用物资集中储备。对现有物资储备目录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补充,建立健全物资储备标准体系。国家战略物资足额储备,民政救灾物资结合实际储备,专业物资根据日常需要储备,通用物资实行集中储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储备,提升储备效率。
  (五)加大社会化储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完善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模式,共享应急物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