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中小学安全急救健康知识教育体系的建议

2019-01-27 20:01:4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54)
李静波委员的书面发言
——健全中小学安全急救健康知识教育体系的建议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交通安全、刑事犯罪等,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挑战,对没有社会经验的中小学生更是如此。通过健全中小学安全、急救知识教育体系,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救死扶伤、化解风险,使学生一朝受训,终身受益。教会了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是一件利学生、利家庭、利国家的好事。
  为此,建议:
  (一)完善中小学安全、急救、健康知识教育体系的内容
  1.安全教育: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火、防水、地震)、突发事件(拥挤踩踏)、刑事犯罪(防诈骗)、传染病预防等。
  2.急救教育:溺水、触电、运动损伤、食物中毒、有关疾病急救,如心肺复苏术(CPR)等技术。
  3.健康教育:目前学校已经有的健康教育知识,原内容有部分急救知识。
  (二)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公安、消防、红十字会等提供专家和技术的支持,形成组织构架,在人财物上给于保障。
  (三)培育专业队伍
  教育部门选择若干所学校作为试点校,培训教师,分区域进入校园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和方法演练,选出示范学校,各学校可轮流组织师生前往学习。逐步做到“中小学生安全、急救、健康教育”工作的全覆盖。
  (四)开发课程教材
  组织相关人员,开发课程教材,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人员意外伤害的急救、心肺复苏救护的基本要领。
  2.溺水、触电、烧伤、中暑、中毒等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
  3.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止血、包扎、固定和伤员搬运的基本技能。
  4.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防火、防诈骗、防传染病、防突发事件等。
  (五)加强宣传工作
  学校可通过广播台、宣传栏、校园网、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急救、安全、健康等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
  (六)完善评估机制
  建立“中小学生安全、急救、健康知识教育”工作标准,纳入教育督导的范畴,建立长效评估机制。
  (发言者系中山大学教授,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