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建议

2019-01-27 20:02:5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34)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篇章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建立在“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相较于普通的养老模式来说成本更低,服务方式更灵活,且覆盖面更广,可以有效地将养老问题进一步社会化,在社区层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构建社会化的养老体系,契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广东省的养老现状
  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4.7%。同时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也逐渐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现行养老体系建设的不均衡、养老服务人才的短缺、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老年设施供需矛盾、社会参与程度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显。
  二、进一步发展“时间银行”的制约因素
  (一)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我省的“时间银行”大都是以个别街道和社区为单位的小范围实践,兑换机制等制度不成熟,导致维持时间都不长。
  (二)在资金、人员和信息化方面缺乏政府支持。我省“时间银行”大多由某个街道或居委会干部牵头,政府并没有给予资金和人员支持,居委会核心人物一离职,该制度就难以持续。另外,对“储户”的服务内容、时间、水平等信息,基本以手工记录为主。
  (三)服务内容单一。除个别地区有一些较专业的服务内容,如医疗、法律咨询、维修等之外,我省的“时间银行”主要集中在看护、购物、心理辅导、谈心、娱乐、清洁、住院陪同等简单助老服务方面,服务内容范围小。
  (四)群众认知度、认可度不高。作为新生事物,公众对“时间银行”尚处于认知阶段,多数人对“时间银行”的概念并不熟悉。如关于“时间银行”的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社区居民并不了解“时间银行”,公众认知度比较低。尽管一些社区志愿者在极力宣传这一概念,并通过亲身实践来影响周围的朋友,但效果不大。
  (五)社会资金进入不足。另外,省内大多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没有企业的参与和捐助,社会资金很少进入,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三、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强化政策性主导和监管职能。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先期主导投入,出台正式文件来推动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组织专家团队,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储户权利义务、银行管理方权利责任、帐户开立以及时间货币的存储、支取、转赠、继承等作出明文指引。建立科学的服务兑换和奖励机制是引导“时间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应与积分落户、积分入学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挂钩。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失能老年人等级划分评定标准》《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等,这可以为具体操作提供详细分析的基础。
  (二)推动系统构建和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建设“社区级时间银行”系统,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市级”“省级”最终推动“全国级”的“时间银行”建设,实现全国各地“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系统可根据供需信息统筹安排,匹配最合适的人选来提供帮助。信息系统构建之后,相关信息的互通互联更为重要,需要政府在宏观上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
  (三)加强地方立法层面对“时间银行”服务者的保障。“时间银行”服务者具备法律意义上“志愿者”的相关特征,需要法律的保护,以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其中都有关于保护志愿者的相关条款。
  (四)培养自我造血功能。“时间银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等需要运营成本,建议参照“国家扶贫基金”做法,设立“广东省时间银行”专项基金,多渠道筹集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资金。在政府资金支持之外,还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例如,可探索与企业合作,既可让“时间银行”运作筹集到稳定资金,又可使企业宣传社会形象,实为双赢。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资金投入就可以慢慢减少,而“时间银行”则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