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2019-01-27 20:04:0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16)
刘义龙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着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广东省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60%以上的投资、75%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近年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广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2018年11月7日,发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撑了民营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需求上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传导需要一个逐步落实和细化的过程。面对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遇到的困难,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均采取了很多措施,如2017 年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今年初正式实施,2018年6 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人民银行还通过定向“降准、降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从政策落地到形成市场效应还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地方和金融机构可能还存在惯性思维,还需要配套措施。作为地方政府,如果没有相应指标考核的激励,就会出现抓大放小,很难有动力去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更不愿意为实际控制人是和政府关联性不大的自然人的民营企业去作信用背书。作为金融机构,虽然监管政策的调子是定向支持中小企业,但是配套的政策仍然缺乏,具体表现在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特殊性,对于投向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资本计量标准并没有什么差异,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后产生不良的容忍度,这些都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二)在强监管、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仍在收缩。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从股权融资来看,上市和增资扩股的条件比较严格、流程复杂,股票质押再融资的空间有限。从债权融资来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银行表内外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从表内来看,银行机构普遍受资本充足率和资本金约束,信贷投放规模受限,再加上绝大多数银行现行授信政策并不偏爱风险较高的中小民营企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实际上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表外来看,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是表内融资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一系列监管措施,目前表外“失血”过多,这也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明显不足。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的企业占比较小,大部分还是通过银行贷款和通过小贷公司贷款、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公司贷款等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满足融资需求,但是随着去杠杆和严监管的不断推进,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收紧,融资难度提高,不少中小民营企业难以顺利融资。
  (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缺乏获取信用支持的有效支撑。中小民营企业千差万别,经营范围、运营模式各不相同,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较低,很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信用分析和信用评价模型。同时,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创立时间不长,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架构,运营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缺乏不动产抵押物,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信用评价,制约了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
  二、着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缓解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政府主动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一批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重点支持民营企业;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成立专业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政府要对融资担保公司加以政策扶持,采用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措施,促进专业担保公司的发展,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二)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服务民营企业,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是创新贷款服务模式,探索更多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民营企业贷款抵质押方式,除不动产和存单等抵质押外,将知识产权、股权、出口退税、订单、应收账款等作为抵质押物融资; 二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督促商业银行加大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和减费让利力度。商业银行应根据民营企业特点,优化贷款决策程序,简化贷款手续,科学设定信贷管理权限。
  (三)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对中小民营企业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信贷投放最核心的能力是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传统的信贷投放以考核股东背景和抵质押物为基础,实质上是在不能充分把握客户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信贷投放机制。但是,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演进,授信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创新。目前在消费信贷领域,大量采用了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识别模型,通过对客户的消费习惯、职业状况、收入情况等进行用户画像分析,更有效的对目标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识别。其实,大数据技术也可以用于识别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维度和变量建立起企业风险识别模型,根据企业主信用、企业用水用电、纳税、科技创新、财务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和刻画,进而进行风险识别和定价,使之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融资服务成为可能。
  (发言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