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13)
刘启德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促进我省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发展的建议
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已经走到了交汇点。一方面,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风电已有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光伏平价上网不再遥远;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移动储能装置,可以通过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入网(V2G)技术的发展等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还可以作为“光储充微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间接或直接为电网消纳绿色电力做出积极贡献。但是,电动汽车与电网还未实现协调互动,制约了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双向交互发展。
一、我省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式充电站建设布点与供电网络不相适应。目前,市场运营商的集中式充电站建设存在盲目抢占场地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与电网规划未有机整合的问题。一方面集中式充电站的用电需求基本超过2500千伏安,其中大型公交充电站达4万千伏安,属于超大用电负荷,对电网的负荷冲击很大,对供电能力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稀缺、“邻避效应”和居民反对强烈等原因,电网建设存在极大困难,局部电网薄弱。在此情况下,如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前未考虑与现有的或规划的电网供电设施相衔接,将对电网安全稳定和电力供应能力带来较大冲击,往往陷入充电设施无电可用的局面,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强行接入,又将大幅挤占周边其他已规划用户用电,导致周边供电可靠性下降。例如深圳市2017年初开建的29座充电站,大多处于供电网络成型或供电资源紧张区域,由于事前缺乏规划协调,又作为大用电负荷再行接入,至今难以通电。充电设施的无序建设,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难以有效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二)配电网的升级改造需求尚待深入量化评估。目前,我省配网层面对电动汽车的接纳能力还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虽然部分配网进行增容势所必然,但是未来电动汽车在哪些场所、增加到什么程度配网需要增容改造?这些场所现有的配网现状如何?怎样通过有序充电降低配网改造需求?这些问题有待量化分析。
(三)电网公司与政府合作打造统一的充电运营监控管理平台有待深化。广东省发改委在《关于做好全省统一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并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粤发改能电函〔2017〕2021号)中,已明确委托广东电网公司建设全省统一充电服务平台。广州市政府也委托广州供电局建立全市统一的充电服务平台。但深圳等地还未实现平台整合,仍存在多个运营商平台,导致客户需要同时下载多个充电软件,造成极大不便,同时政府也不能全面实时掌握全部充电设施信息数据,无法统一采集、管理和监控。此外,各市地方平台还未完全实现与广东省平台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
(四)电动汽车尚未与电网实现互动。虽然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是未来趋势,但目前,除极少数车型外,电动汽车仅是从电网购电,单纯扮演了负荷的角色,远未实现有效互动。如果电动车仅作为负荷,在无序充电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充电高峰同用电高峰存在部分重叠,对电网构成一定的负担,电网要承担更多的调节服务功能。
二、促进我省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将电动汽车发展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相衔接。借鉴北京、上海、苏州、重庆等地经验,将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结合,纳入电网建设规划,着重与公交充电场站建设选址、充电设施建设相配套,有效减少建设周期,提升建设效益。鼓励电网公司参与公交巴士全电动化相关配套充电设施建设,使之与电网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保障对大型集中式充电站的稳定供电。推动电网公司根据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实施配电网升级改造。
(二)推进电网公司与政府合作打造统一的电动汽车管理平台。电网具有统一、密集、可靠的特点,通过电网公司开展全省统一的电动汽车管理平台建设,具有天然优势。在推进完成各地方平台一体化建设基础上,实现与广东省平台的有效对接,并推动各运营商平台的互联互通,提升客户体验和充电桩运营效率,实现对全省充电设施规划运营情况的更有效管控。
(三)推进电网与电动汽车双向交互发展。针对电动汽车出台更有力度的分时电价政策,依托电力现货市场,从源头构建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在深入研究评估V2G技术和电池发展技术基础上,推进电动汽车入网,电动汽车可在高峰卖电、低谷买电,提供辅助服务,使电动车成为“轮子上的发电站”,既有利于降低充电费用,又可缓解电网调度调节压力。鼓励电池统一回收,打造储能电站实现梯级利用。
(发言者系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农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