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枢纽先行基地的建议

2019-01-27 20:04:5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3)
贺惠山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枢纽先行基地的建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指出:“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
  与国际的三大湾区和其它创新创业热点地区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有着鲜明的特点,可以优化战略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在开放和创新、协作的基础上,做出引领国际国内的世界级的突出贡献。对此,提出以下的看法与建议。
  一、我省在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方面的部分问题
  (一)缺乏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已有机构大多模式单一、体量不大,功能不全,资源有限,创新不足、融合不够。
  (二)缺乏能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大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不强,创业成功率不高。传统的风投回报机制、政府的扶植机制和院校的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生态化可持续的态势。
  (三)缺少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的具有适当专业深度的学习平台。在校大学生毕竟是以学业为主。在学业成功到就业创业创新成功起步之间,还有一个转型提升的挑战过程,迫切需要整合能够切合他们特点的培训学习孵化资源。
  (四)缺少具有足够体量的多元融合枢纽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迫切需要大体量多元化枢纽式的载体,作为粘合剂,通过规模效应,更加高效地整合和配置资源,促进和催化大湾区格局下的深度融合。
  (五)缺少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大批量支撑粤港澳协同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目前,贯通粤港澳的这类平台不多,而且体量和功能不足。
  (六)缺少硬派型生态型服务型枢纽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目前的各类创业机构,多以路演/商业计划书+咖啡+联合办公/会议设施等软型模式为主体,附加提供某些风投孵化和培训服务,亟需规避脱实向虚倾向,真正地形成连接、促进和融合碎片化的创新创业形态和资源的高质高效过程。例如,应当努力发展全员创业教育、DIY创客空间、入住式创业、学业与双创结合式的专创结合创业、社会(服务)创业、校企无缝孵化、产业无缝对接等等更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七)缺少能够深度对接调配支撑国际国内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世界级平台。以目前相对碎片化分布的双创机构分布,很难高效率高质量地承载战略性枢纽型高通量的国际国内资源对接和配置。
  (八)缺少能够理顺和提升院校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的共创共享机制和平台。特别是如何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特点来拓展这种国际公认的创新模式。
  (九)缺少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下针对指导大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工作的应用研究机构和智库组织。
  (十)在如何更加优化地解决学业就业创业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具有示范性的成功案例的探索、提升和引领。例如,就业和创业的成果如何反哺学业,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度创新发展。
  二、建设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枢纽先行基地的建议
  针对上面的分析,我建议,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格局,以一带一路为拓展,进一步搭台搭梯,探索、改革和引领大湾区大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协同机制和途径。作为落地抓手试验区,建议建设亟需的具有体量大型、功能完善、开放充分、融合强劲、创新深度、专业突出、政策精准、软硬互补等显著特点的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枢纽平台基地,为促进和形成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新局面而打开一个敢为人先,勇于引领的创新突破口。
  广州有许多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丰富的教学、科研机构和充沛的人才资源、校园配套服务齐全、创新创业氛围优越。尤其是,许多高校大力开展学业就业创业方面的创新教育成绩卓著。整合大湾区各类双创资源和成果,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选择一所甚至一批高校,组团成校园规模地建设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枢纽先行基地,并且组建有关的伴随应用研究机构和智库组织,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如果此项建议能够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枢纽先行基地得以建立,就会形成这么一种可喜园区局面。粤港澳大学生和国内国际大学生大批量入驻场地创业甚至入住宿舍住留创业;大尺度创业空间提供软型和硬型DIY等服务;教学楼内举办各种先进培训学习;图书馆实验楼支撑各种创新探索;会议厅和体育馆持续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路演赛事;食堂餐厅咖啡厅提供卫生方便的餐饮服务;运动场上年轻人锻炼身体;校园内文创活动丰富。更重要的是,各路年轻人能够充分地碰撞激励、交流互动、协同融合。这样的高品质规模化先行基地必将吸引各种大学政府产业资源,形成枢纽和引领效应。这个先行基地将会在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中做出创新的不夜亮点贡献。
  (发言者系广州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