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提案第20190098号
案 题:关于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郑国洪(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长者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是我国将要长期面对的议题,这也成为广东、香港、澳门地区现在和将来亟需面对的重要问题。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初具模型,将经济规模庞大、产业体系完备、居民消费力不断攀升的重要区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结构的调整,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问题将成为影响未来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9+2”城市群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优渥的市场环境和灵活创新的投资方式,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前,广东省政府、部分城市已经与香港、澳门地区就养老问题缓解和养老服务让渡从政策、环境、资金、技术等方面做过多个尝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为契机,大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服务合作迫切。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近10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上升2.11个百分点,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程度达23.77%,将迈入重度老龄化之列;澳门地区自90年代趋向老龄化,预计2020年除去居澳雇员,65岁老人所占比重将增加至15%左右;香港地区老龄化趋势严重,2014年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重已达13.65%。三地人口老龄化比例持续上升,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焦点问题。
(二)广东养老服务技术短板明显,港澳养老资源短缺严重。广东养老服务能力、技术与质量与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覆盖面相对较窄;港澳在地理空间的弱势明显,缺乏充足的空间让渡和护理人手。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合作基础条件较好。
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发展相对成熟,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合作成为热点。在养老服务方面,2013年10月1日香港政府就离港养老出台“广东计划”、“福建计划”,从生果金发放、回港就医等方面给予便利;澳门也以珠海、中山、江门等成为作为养老腹地;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放宽跨境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动跨境养老合作。
三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产业集群发展红利空间大。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将带动养老服务就业、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市场竞争红利;从社会治理、三地文化融合、社会政策互通等方面带来社会福利红利,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
建议:
一、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产业统筹机构(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框架协议为指导,以提升大湾区经济竞争力、社会福利程度为目标,成立组织架构较为完善的大湾区养老服务产业统筹机构(平台),建立粤港澳三地(9+2城市群)领导沟通机制和统筹层级,推动各方在政策调整、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合作交流、民众反馈等方面的协调统筹,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产业规划方面统管大局协调各方利益,在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做好规范和监督。
二、进一步鼓励和创新异地养老模式。基于广东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港澳的养老需求和较为完善的服务技术,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异地养老服务模式。在广东省政府关于跨境养老的优惠政策、香港政府的“广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关于跨境养老的优惠政策,让港澳老人享受内地养老优惠;同时,鼓励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创新养老产品,结合在地资源开发返乡探亲、乡村旅游等新型异地养老,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打通跨境养老保障金(社保)壁垒,推动医疗福利共享。基于三地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模式差异,养老服务中的医疗服务较难在异地得到保障,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角度上来讲,首先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二是打通医疗报销部分的壁垒,实现三地医疗资源无缝对接,进一步解决跨境报销、转诊等困难,三是整合三地养老保障基金,投资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四、以文化养老引领大湾区养老产业群发展,提升老龄文化认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属性,以广府文化、传统岭南文化为依托寻找大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认同,满足和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在地文化建设引领养老产业治理与发展,推动大湾区老龄文化的自觉性,倡导文化养老,提升大湾区文化自信和老龄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