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提案第20190096号
案 题:关于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我省创新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科技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我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发展较慢,落后于北京、上海、合肥等区域,目前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研发资源集聚度低,领军人才缺乏。即便是省内人工智能产业研发资源相对集中的广州、深圳两个核心城市,在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掌握、核心企业发展、产业规模、平台建设、产业应用、政策支持等方面也落后于国内不少城市。缺少国家重点研究实验室等顶尖科研机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仅合肥市就拥有“两院”院士108人。
二是珠三角各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缺乏统筹和协调,在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构思不够清晰。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领域缺乏统筹布局,珠三角各市人工智能发展政策规划缺乏协调,尚未形成完善生态圈和产业链。“类脑智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方向。2014年上海提出将脑科学发展重点聚焦在类脑人工智能,2017年全国首个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合肥成立,2018年北京市8家单位联合签署协议,合作建设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在类脑智能领域实力较弱,规划布局上缺乏清晰的构思。
三是人工智能与我省制造业融合不足。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其中23.4%的投资是在商业、零售领域,18.3%的投资在自动驾驶,而制造业相关投入不到1%。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但是,我省的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并未产生太大火花,融合不足。
为促进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我们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统筹力度
在《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统领下,统筹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库,提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发展路径、产业布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决策参考,服务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等;建议在科技经费中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大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产业化支持;优先扶持自动驾驶、无人机、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已具一定规模产业的人工智能发展。
二、补齐人才短板,大力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团队
我省应制定特殊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制定人工智能专项引才计划,大力引进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领域的高端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省内更多高校像中山大学一样成立相关专业,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科研机构,培养人工智能专业的高精尖人才。
三、发挥政府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带动力和示范力
建议由政府率先试点部署人工智能应用,以公共财政招投标切入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领域,加大对智慧交通、环境监测、智慧医疗、园区建设、公共安全、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政府采购,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带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培育壮大市场,以需求引领技术产业化。
四、加快布局下一代人工智能
借鉴上海、合肥、北京等做法,在省级层面统筹规划类脑智能发展,搭建类脑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创新环境平台,发挥我省在产业上的基础优势,支持重点企业的应用,力争近几年在类脑智能布局上有所作为,全面开启我省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
五、推进人工智能与我省制造业深度融合
积极培育发展环境,引导人工智能成果向我省制造业输出,放眼全省,针对广州、深圳以外其他地市的个性化的需求,分类型、分等级做好广东省工业智能化变革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承接工作。依托我省优势企业,如华为、腾讯等,设立全球先进水平实验室,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从设计、测试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成果到产品转化环环相扣,为我省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工智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