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提案第20190090号
案 题:关于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提案
提 出 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另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16.0%到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了生涯规划教育。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新时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会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以及工作相脱节的状况,消除学校教育与职业世界之间的鸿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它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了解自己的需要、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特质,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充分认知自己、专业和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来的关联,明确对自己而言“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生涯教育作为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重要教育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缺乏生涯规划教育。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生涯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中小学阶段普遍缺乏。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配备充足的校外资源,因而发达省市地区的学校具备较好的条件,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初具雏形,而欠发达地区的生涯教育发展缓慢。三是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目前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生涯指导老师,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一些职业院校教授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很多是由政治、法律或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
为加强生涯教育工作,我们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涯教育,指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与学生特点,制定生涯教育方案,设计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将生涯教育课纳入学校拓展型课程或专题教育课时,结合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科教学,确保生涯教育有效开展。学校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人力资源、场地设施、活动形式、体验内容和指导方式等,切实有效地进行组织领导。
二、推进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起专职、兼职相互配套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建议学校相关专职人员可由学校的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兼职教师可由外部社会的相关行业组织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彼此分工协作,共同构成生涯教育教师队伍。
三、设立培训基地。在学校或外部社会设立生涯教育培训基地,配套建立市、区、校三级生涯指导教师研训制度,定期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相关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从而逐步打造出专业化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以及在部分学校率先建立和普及生涯导师制,逐渐逐步推广。
四、建立生涯教育资源库。教育主管部门要组建生涯教育研究与指导专家队伍,持续开展生涯教育实施情况调研,推动创新生涯教育模式,形成生涯教育资源库,不断提升生涯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五、加强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生涯教育工作的投入,保障生涯教育的开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丰富教育设施和活动资源,形成做好生涯教育的社会合力。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助力生涯教育发展工作的开展和建设。
六、强化监督,优化激励。教育主管部门应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制订相关督导评估指标,建立健全生涯教育规范化、专业化的长效监督机制。
七、组建生涯教育联盟。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各级生涯教育联盟,设立生涯教育基地,培育并推广生涯教育示范项目,并将生涯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纳入相关表彰和激励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生涯教育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