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的提案

2019-01-29 03:17:1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78、提案第20190078号
  案    题:关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的提案
  提 出 人:叶子瑜(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和知识产权强企建设等工作需要,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国家当前急需紧缺人才--知识产权运营人才与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
  一、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源于我国高校现有的知识产权专业大多都脱胎于法学专业,受传统法学专业固定思维影响较大。高校在培养定位时本身已经将知识产权学院或专业归属与依附于法学系列,并授予法学专业学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如果高校继续坚持单一的培养模式--法学为主要导向的设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结果必然是法学理论了解有余,综合学科交融则不足。
  2.我国的知识产权学科是一个尚在发展阶段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国学历学位教育序列中则尚未列为一级学科,地位尴尬,一般"知识产权"都被狭隘化成了"知识产权法"。
  3.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知识学科系统,渗透到政治、科学、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知识领域,从其创造,到属性、规划、分析、发展、风险与保护,仅仅依附于法学一级学科下根本无法满足国家所急需的多元化、实务型、技能化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结合国家与市场需求培养模式的建议
  1.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才能为知识产权学科的独立性奠定基础。
  2.可考虑争取在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计算机专业等可与知识产权类别相结合的一级学科,也可在下设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二级学科,具备相关成熟条件的综合性高校可以先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二级学科群,后再推动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的设置。
  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法学的基础必修与知识产权专业必修课程;二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与科学基础理论等特色或者高级课程;三是开拓思维的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开阔知识视野,启发多元化思维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