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发展的提案

2019-01-29 03:14:5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71、提案第20190071号
  案    题:关于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邓小华(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必须坚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全省一盘棋思路,优化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截至2018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002公里,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预计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1.1万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其主要的配套设施,是高速公路服务百姓的重要“窗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不断提高,早期服务区的缺陷也日益凸显。
  一、服务区现状
  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127对、停车区42对。服务区和停车区平均间距为49公里、密度为2.0对/百公里,其中服务区平均间距为65公里、密度为1.5对/百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省服务区平均占地面积85亩,平均建设面积6171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及规模不足。我省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较远,规模较小,严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设计要求,且服务区规模比其他省份规模严重偏小。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定位落后。省内大部分服务区定位保守,业态规划低端,大多还是停留在仅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餐饮等基础服务功能,与地方脱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实现。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还处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目前,我省还缺少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重要节点综合型服务区,无法与地方的特色资源联动发展和综合利用,难以分享地方资源带来的红利。
  三、建议
  (一)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及规模标准。充分调查国内外服务区的密度与规模情况,提高我省服务区的数量与规模标准,将部分停车区升级改造为服务区,破除封闭式管理的思路,与地方联合进行开发,着力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二)重新定位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百花齐放”特色服务区。
  1.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服务区。我省拥有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域文化。除汉族外,广东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根据文化布局,可在全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聚集地服务区,由高速公路运营方与地方联合开发,建设集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特色服务区,打造一批南粤大地传统文化名片(如广州、梅州、韶关、潮汕、雷州、五邑、连山、乳源、东源等地区)。
  2.打造“革命教育”特色服务区。我省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重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具有众多革命老区。可考虑在如梅州、韶关、汕尾、虎门等全省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及革命老区选取适合的服务区拓展开发,建设历史博物馆,打造革命教育基地,进行相关旅游景点展示推广及营销,实现高速公路线上线下联动,完善服务区功能的同时,扩大地方影响力,打造一批南粤大地革命教育名片。
  3.打造“新农业”特色服务区。广东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很多地方土特产地处偏僻,不为外人所知。因此,可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窗口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点的新农业特色服务区。以翁源县为例,翁源县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却受制于交通等条件影响,一直未能将地方特产有效推广。随着武深高速的开通,可依托翁源服务区,打造集新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展销等为一体的特色服务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向全国人民展示我省新农业发展进程。
  4.打造“地方名片”特色服务区。将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很好的切入点,融入到“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去。选取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的服务区,或将车流量大、物流发达的互通立交出口用地规划作为服务区,进行综合商业开发,融合物流、餐饮、娱乐、购物等城市配套功能,联合打造地方城市名片,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保障机制与推进措施
  (一)由省政府主导,将高速公路服务区定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由省政府委托相关省直部门制定全省服务区的战略布局及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解决服务区用地指标、建设指标、油站指标、持续高效运营的扶持政策,力争在5年内打造2-3个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服务区,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新的增长极。
  (二)高速公路沿线各地市要积极配合,协调解决服务区与地方经济结合过程中的落地问题。为支持服务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需各级政府给予需协助解决服务区扩展用地指标、地方油站配套指标等的落地,解决服务区发展所需用地的三通一平问题,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给予服务区供水、供电、税收等优惠。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服务区发展生态旅游、物流、客运接驳、地方产业联动开发等配套相关政策。
  (三)高速公路运营方要塑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化、标准化服务模式。一方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广大旅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建设上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突破服务区传统的经营、营销模式,建立“一区一品”策略,加快推动服务区提升改造和创新,建立服务区的管理、运营等一系列标准,塑造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品牌化标准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