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提案第20190063号
案 题:关于加强我省县级基层图书馆服务保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提案
提 出 人:吴昊(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省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的重要要求。省委书记李希也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推动协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在广东建立良好的、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文化人",通过文化引导、文化熏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也充分认识到县级图书馆既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也是发展的瓶颈,因此,提出了"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统筹、融合发展基本思路。广东省在2016、2017年开始进行县域总分馆试点建设,并连续两年纳入"广东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同时,文化主管部门也根据试点工作的经验,全力推进全省范围的总分馆建设。但应当看到,我省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以及保障后续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县域间及体系内发展不平衡,服务效能参差不齐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东省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城乡不均衡、城乡二元差异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尤其影响着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向乡镇、村一级的辐射覆盖。
从全省来看,县域公共图书馆服体系化建设与我省经济不均衡的现状相一致,总体表现在珠三角洲地区明显强于粤东西北地区,一些发展良好、服务有保障、服务效能突出的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也集中在珠三洲地区。县域内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造成镇、村间文化投入不均衡。
2、基层图书馆文献更新经费不足,发挥服务效能缺少基础保障
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一方面部分地区政府财政困难,基础差、底子薄,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对图书馆财政投入随意性较大且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公共文化保障方面存在较大缺口,造成了对图书馆的投入、资源分配也不均衡。建设期过多依赖上级财政(省或市),即使有当地配套经费也多是一次性投入,无持续性经费投入,日常原有图书购置量低甚至是为零,资源无法得到持续更新,导致图书陈旧、老化严重,影响了基层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二、对策及建议
1、积极推进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
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法治环境不断完善。广州市早在2015年5月1日,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法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东省积极推进制定针对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明确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新时代我省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改革创新提供法律依据。
2、加强对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经费保障
经费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条件。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意见或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依法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运行与发展经费(包括公共图书馆基本运行经费、设施设备经费与信息资源购置经费等),强调可持续性投入,特别增加欠发达地区常规经费的投入。
3、打破区域分级财政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框架,盘活书刊资源
从全省来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我省经济不均衡的现状相一致,总体表现在珠三角洲地区明显强于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洲地区各级图书馆拥有较多的书刊文献资源,除需永久保存的文献外,每年有一定存量的"剔旧"文献。但现有各地区分级财政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框架下,此类余量文献不能很好的向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进行调拔、转赠,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保障水平。建议由省财政、文化部门联合制定全省公共图书馆书刊资源调拔或捐赠的指导意见,以合法合规、"剔复本不剔品种"的原则,鼓励"余量文献"向需扶持的地区捐赠,建立跨地区文献流转处置管理制度;同时,鼓励公共图书馆建立行业联盟,互通有无,对馆藏文献进行联合处置。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处在全国前例,有亮点、有特色,但真正达到资源丰富、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服务效能良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普遍形成,在还存一些问题,非一个文化管理部门可以,需要联合财政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法制保障和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