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要素集约,打通产业链条,提升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的提案

2019-01-26 01:29: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55、提案第20190055号
  案    题:关于推动要素集约,打通产业链条,提升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的提案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8年,广东省提出了以"百园兴县、千亿兴农"为主要抓手的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第一、二、三批共50个产业园已经评定并启动建设,每个园区5000万元扶持资金也拨付到位。
  同时,也应当看到,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也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在认识上,一些官员以工业园区思维审视农业园区,盲目追求产业的集聚程度,盲目追求园区的产出效益;一些干部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全新内涵缺乏理解,认为只是将以前的那些农业园区换个说法。
  在保障上,缺乏对农业园区独特而充足的政策支撑。一些地方没有为农业园区建设留出一定比率的用地指标,入驻企业在规划、建设等方面也没有能够享受到与非入驻企业具有明显差异的优惠政策。
  在规模上,园区内经营主体体量提升遭遇严重瓶颈。一方面,包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农事服务超市等在内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没有能够在广东大面积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非农化的问题始终突出,风险始终较高,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资本热钱催生下的房地产化倾向仍然时有抬头。
  在分布上,重"种"轻"养"问题突出,粮经饲、农牧渔内部循环尚未打通。在目前评出的50个产业园中,只有4个属畜禽水产类,占比仅为8%,比例严重失调。同时,珠三角地区至今没有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评定和扶持范围,不利于其乡村振兴中先锋军作用的发挥。
  为此,建议:
  1.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和支农力量,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议在省级财政每个产业园安排5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再拿出一笔资金,根据建设进度和考评结果,对建设较好的园区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各市(区县)建设本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金融支农举措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倾斜,帮助入园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充分发挥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基金的作用,将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新增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按照至少30%的比例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需求。
  2.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努力形成和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考虑到农业生产对土地、气候等资源禀赋的特殊要求,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应不拘泥于特定区域内的要素集中,而提倡"一园多区"模式,甚至可以采用"虚拟园区""全域创建"等方式。立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现实,采取全省联创、多园合建的形式,发挥各产业联盟的纵向纽带作用和省内对口帮扶的横向联络功能,鼓励采取"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经营主体+试验生产基地+流通消费场所"四位一体、城乡融合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3.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动产业园向生态、高效维度的快速成长。要通过培育统防统治、现代农业机械等社会化服务主体,进一步降低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让园区成为绿色、生态农业经营方式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农业装备的试验推广场所。要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量身定制政策体系,注重依托农垦、供销社等国有主体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资本优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使其更为广泛和深刻地嵌入到提升园区企业发展水平的进程中。
  4.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密切园区内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应体现在通过流转等形式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和通过雇佣原承包土地及周边农户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上,而是要更多将重心放在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实施股权合作等方式让农村集体和农民更多分享农业经营效益和土地增值红利上,从而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小农户之间形成更为牢固和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集合体,充分发挥农民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深入推进各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并释放现代农业产业的多元功能和多重红利。在后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中,要大幅提升畜禽和水产养殖类园区的比重,特别是奶牛、牧草、深海网箱养殖等现有集约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产业链条较长的产业领域。同时,在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伊始,就要将农产品加工环节和旅游休闲功能予以充分考虑和深度融合。特别要把"食在广东"的品牌优势和"粤菜师傅"的人才优势转化为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通产销梗阻的重要力量,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向前端延伸产业链条,或者与园区内生产企业形成更加紧密和稳固的产业联合体。
  6.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农业产业园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要打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科学设定建设目标,分解建设任务,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完善验收体系,把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锤炼成强农富民的重要抓手。考核指标应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瞄准产业振兴目标任务,摆脱增量思维,专注提质导向,特别是在创新、绿色发展维度上增加权重。同时,建立督查和退出机制,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