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提案

2019-01-29 03:41:2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118、提案第20190118号
  案    题:关于加快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内    容: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是指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优势产业、企业等现代生产要素,创新农民参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作出部署,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省政府于2018年3月召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场会,部署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2018年11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19-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就未来两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条件和建设任务等内容作出部署。
  目前。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存在一些不足:
  一、园区档次总体不高。如,惠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基地数量不少,但高端园区不多,竞争力不强,没有国家级园区。多数园区基础设施薄弱,沟渠路配套不完善,生产设施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较低,园区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二、科技含量较低。高素质专业农技人员不多,特别是高级园艺、高效生态、健康养殖、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方面人才紧缺。园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特别是精深加工行业发育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以卖原粮、原果和原药为主,不利于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智能化和信息化等先进技术运用较少。
  三、园区功能比较单一。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区域特色不明显,市场开拓后劲不足,大多数园区以单项产业为主,不少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水平低。
  四、园区效益不高。一些园区基础性投入较大,生产性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应用不够,缺乏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抢占高端市场,导致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未能达到理想水平。
  五、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滞后。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受限,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育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很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正处于加快推进阶段,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的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广东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此,建议:
  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打造更多的特色拳头产品和著名商标产品,提升地方农业产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传统产业,基础好,市场大,很适合作为主导产业,还有一些省市名牌特色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也是很好的培育发展方向。
  二、拓展农业产业链。打造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闭合式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流通。注重激发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升级,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三、深挖农业文化创意资源。借鉴台湾创意农业的经验,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实施乡村生活创意、乡野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创意、农产品加工创意,打造多元化的创意农产品及其衍生品和创意休闲旅游服务项目,为消费者提供既乡野淳朴又不失时尚气息、既生态自然又不失健康功效的丰富多彩的农产品和休闲服务。
  四、强化农业现代科技推广应用。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研力量,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展示、推广、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果的推广和运用,促进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
  五、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强化农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有机生态农业理念,以追求高品质为目标,合理负载,限制高产,使土壤科学合理产出。同时大力发展堆肥,广开肥源,探讨种植业和畜牧业共生发展模式,保证种植有充足有机肥。
  六、充分发挥农协、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借鉴台湾农会促推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做法,下放更多的社会功能给农协、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基层统筹组织能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把“小农”聚拢成“大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技术推广普及,提高农民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