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岭南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用的提案

2019-01-29 04:39:5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163、提案第20190163号
  案    题:关于充分发挥岭南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用的提案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志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内    容:
  实施乡村振兴对于广东来说,重建岭南乡土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乡村振兴若没有优秀乡土文化做支撑,即便物质再发达,再丰富,也不过是一个没有内涵,缺乏灵魂的躯壳。
  一、岭南乡土文化的现状
  岭南乡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联络乡情,留住乡韵,记住乡愁的可靠依托,是真正的根文化。当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岭南乡土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传统村落因拆迁不断消失,原本风格各异的古建筑被清一色的高楼大厦所代替,不少民间工艺因找不到接班人而失传或濒临失传,曾经热闹一时的民俗活动因无人问津而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等。岭南乡土文化的保护和重建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
  二、岭南乡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上有所偏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相知相融。西方的价值观,互联网的普及等,都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乡土文化慢慢被人遗忘,丢弃甚至瞧不起。随着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少干部以为,建设乡土文化就是建图书室,放露天电影,组织跳广场舞,送戏下乡等等。由于定位不准,导致供给乡村的文化产品不对路,没有把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挖掘出来。
  (二)传承上后继无人。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些农村的手艺人、文化人渐渐老去,而年轻的一辈对乡土文化既没有感情,也无心去学习,因此难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比如广州的灰塑,连平的花鼓,陆丰的皮影戏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没有接班人,而陷入传承困境的问题。当然,除了个人因素以外,也和一些地方政府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培养人才或将乡土文化和当地的文旅产业结合起来,加以保护、支持和资助有关。
  (三)管理上缺少引导。在一些偏远农村,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打着乡土文化的幌子,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借机敛财,敲诈勒索时有发生,个别人甚至借助宗族势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干扰乡村两委选举,影响基层社会秩序,形成农村黑恶势力,成为了公安机关扫黑除恶的对象。这一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四)品牌打造上尚须努力。由于缺少品牌意识,没有专家指点,一些乡土文化精品还处于半沉睡半苏醒之中,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打造。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调研摸底,对自身的乡土文化资源家底不清楚;二是不清楚哪一种乡土文化值得传承,如何传承;三是任由民间自发,缺少规范引导,或不伦不类,或重复雷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更谈不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重建岭南乡土文化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岭南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修身养性、耕读传家、邻里和睦、勤劳节俭、扶危济困等价值理念,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维护了中国古代农村的良好社会秩序,也和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具备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要振兴乡村,就必须重塑乡村的价值认同,进而凝聚共识,确立乡土文化重建的方向和目标。
  (二)大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一是发现人才。各级党委、
  政府要抽专门人员对乡土文化人才进行调查摸底,逐村探访乡土文化人才,比如民间手艺人、演艺人、非遗传承人、民间故事讲述人,村志、族谱、家训编撰人,建筑景点解说人员,民间活动司礼人员,热心参与村落历史挖掘的年轻人以及基层站文化工作人员等,组建一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二是管好人才。对乡土文化人才进行归类建档,建立人才信息库,出台人才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三是培育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加强对新一代乡土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批亦艺亦农的新型乡村文化传承人;四是激励人才。要给予乡土文化人才一定的尊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设立专项资金、相应补贴及激励机制,以调动他们从事乡土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社会治理作用。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建设,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二是积极吸收传统村规民约中的积极要素,推动村规民约的创新发展,与依法治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结合;三是发挥乡土文化的教化功能,发挥祠堂家庙、名人乡贤等的示范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培育知礼守法、乐业创业、爱乡兴乡的新一代村民。
  当然,对某些地方盛行的赌博、六和彩、风水迷信、民间非法集资,甚至是制假吸毒等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谓"乡土文化",各级政府要坚决取谛和打击,确保乡土文化的正当性和纯洁性。
  (四)全力打造乡土文化品牌。一是确定战略。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乡村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大力扶持特色鲜明的优秀乡土文化;二是搞好对接。要促进乡土文化与文创产业、旅游资源的对接融合;三是培育产业。积极探索如何将乡土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我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添助力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