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提案第20190157号
案 题:关于多措并举,切实解决中小学师资供需矛盾的提案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劳动人事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内 容: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受编制政策限制、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高考改革等综合影响,我省中小学在编教师数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临聘教师质量堪忧,直接影响广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编教师不足
近年来,广东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受教育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外省来粤随迁子女数量已过200万等因素影响,师资供需矛盾凸显。
2018年仅在编义务教育教职员缺口达13.8万,珠三角9市公办学校小学在编教师缺口比例达10.8%。据省教育厅预测到2020年,全省需新增小学学位184万个,新增初中学位56万个,按现行编制标准测算,小学教职员在编教师缺口9.7万(其中在编教师缺口8.9万)个,初中教职员在编教师缺口4.1万(其中在编教师缺口3.6万)个,仅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员在编教师缺口13.8万(其中在编教师缺口达12.5万)个。
针对在编教师不足,很多学校采取了聘请临时教师解决。临聘教师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小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约有临聘教师4.45万人,其中珠三角约有2.97万人,粤东西北约有1.48万人。省文件要求临聘教师不能超过5%,即使临聘教师满额,教师数量依然不足。临聘教师聘期不得超过一年,学校年年都要大批量的重新找老师。此外像小学以女教师为主,加上二孩政策,如果计算上教师产假、病假、事假等,教师缺口就更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我省农村教学点、小规模学校散,按师生比及班师比相结合配备教师,这块的编制缺口预计2019年将达5.5万。同时考虑到事关全省的新高考选课走班制改革即将实施,因选课人数不确定,预计2019年全省高中教师编制缺口2万。
(二)临聘教师队伍不稳
近年来,很多学校聘请临时教师解决在编教师不足问题,但产生了一些问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不得已聘请的大批编外教师存在政策依据不足的风险,部分甚至出现超比例聘用临聘教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整体上看,临聘教师待遇水平与公办在编教师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受相关政策影响,临聘教师社会保险待遇的保障有待加强。因为缺乏稳定的职业发展前景,难以留住人才,直接影响广东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形成。
同一所学校,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虽然承担相同的工作任务,但管理制度的差异,经济收入的差距,身份认同的缺失,导致临聘教师队伍不稳。
二、建议
(一)加强重视、加快出台应对措施
教育事关国家和孩子的未来,而教育之计,教师为大。当前我省在编教师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预测未来将进一步激化,省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关爱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二)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切实解决数量不足问题
在省内注重盘活全省事业单位总盘子。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一要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机遇,争取其编制向教育倾斜;二要明确指引各地可以从哪些事业单位调剂编制到教育领域;三要制定临聘教师招聘标准、程序和同工同酬的政策措施;四要明确临聘教师在有编情况下,有序入编的操作办法。
在国家层面争取支持加大编制资源跨省统筹支援广东。建议省政府就此问题向国务院作专题汇报,争取国家从两方面解决问题。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广东解决教师编制严重紧缺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为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广东是人口净流入大省,集中了全国将近40%的外省籍学生,应提请国务院统筹调节全国事业单位编制缓解广东压力。或建议实行编制跟人走的办法,将人口流出省的教师编制调节到人口流入省。
(三)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临聘教师关心的问题
既考虑增加编制总量,又要有缺编情况下改革。当前临聘教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省在编教师不足的压力,要使其安心教育,省相关部门也应重视维护其合法权益。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临聘教师管理,确保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尤其是妥善解决其退休后待遇保障问题。尝试争取推行事业单位员额制改革,借鉴内蒙古、山西已进行的事业单位员额制试点,在广东也开展试点,解决问题。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在编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