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提案第20190155号
案 题:关于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为医联体注入新活力的提案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医卫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
内 容:
国务院及卫健委2018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是新生事物,当前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使得互联网医疗服务与现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衔接,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尚未全面铺开
互联网医院这种新生事物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虽然一些医院在网络医院探索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但只是局部个案,这项工作还有很大的推进空间。传统观点认为,医联体、互联网医院是两个工作,还未统筹考虑、加以谋划。
(二)缺乏利益机制和盈利模式
调研发现,因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加上作为医联体主体的国营医院包括三甲医院、基层医院的院长们仅有短期任期,在医联体上大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这使得医联体成员普遍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推进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医院是挂靠在公立医院下面的,由于这些实体医院承担着互联网医院绝大部分运营成本,并要对运营好坏和未来发展负主要责任,因此,向深层次推进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政策配套跟不上,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的调整和监管政策的制定滞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一是准入。互联网诊疗机构的设置、申请程序等准入政策明显滞后。二是质量。互联网诊疗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评价、保障、监管?三是责任。医疗机构、医生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边界也缺乏规范。四是安全。保证互联网医疗信息真实可靠、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是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五是价格和医保支付。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缺乏相应的定价标准。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能否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四)人才资金保障严重不足
人才和资金是互联网医院健康发展的两个瓶颈。一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具备医疗卫生和新兴信息技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二是资金保障严重不足。许多医疗机构投入意愿不强。第三方投入的补偿机制、激励机制、退出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二、措施与建议
为此,建议加强互联网医院与医联体的统筹谋划,对这两项工作联系起来考虑,从中找出出路。
(一)依托大型医院,打造大型互联网医院医联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指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
建议可将广东做为全国试点。借鉴广东当年在媒体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南方报业集团等几大集团这种"大报带小报"的宝贵经验,引入市场机制,依托中山大学某家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某家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某家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以它们作为"带头大哥",各自联合一批二甲医院和其他基层国营医院,精心打造中山系、南方系、广医系等几个大型互联网医院医联体。
通过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未来上市,为拥有互联网医院的医联体的顶层医院提升巨大价值。这种未来的预期,也是医联体中的"带头大哥"更加主动、积极、有效地投身到医联体事业中去的重要推动力。
(二)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参与共建互联网医院医联体
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可以让参与的各层级医院、医生个人、病人、网络平台公司,甚至政府共同受益,是这里的关键。主要还是国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红利,在"医联体"那里起不到作用,融合了市场化的互联网医院或网络医院的医联体,则完全不同,难题可能由此破解。
应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到与实体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由互联网企业作为大股东,来对互联网医院进行运营,承担互联网医院的主要运营成本和未来融资工作,并对运营好坏和未来发展负主要责任。
(三)改革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积极性
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是推进医改惠及民众的系统工程,建议纳入政府考核、医院绩效管理,同时制定激励制度,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形成激励机制,提高医生积极性。把国家在医联体上的补贴,通过各级医院的医生在家庭医生、线上线下看诊等医疗服务上的多劳多得原则,直接给到开展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服务的医生,形成一个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让他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国家还可以深化相关改革措施,让药企药店拿出部分盈利,返哺基层医院的医生,形成第二个激励机制,提高他们为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四)加强政策支持,创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收费许可、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费用分担、利益分配机制、质量控制、业务监管、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特别是要将正常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套保骗保区别开来,实现互联网医疗与医保支付无缝对接。
二是加强人才资金支撑。对那些探索互联网医院多年,取得明显成果的医院,可以给予适当资金支持。从加快人工智能与产业对接、信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