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一国两制”背景下教育合作的提案

2019-01-29 04:37:1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152、提案第20190152号
  案    题: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一国两制”背景下教育合作的提案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香港高考(以下简称DSE)是入读香港高校的最重要考试,在大湾区逐步开展推广,探索"一国两制"背景下的教育合作,可以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增进湾区百性的民生福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打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广东样板,是香港所愿,也是国家发展所需。
  一、推动大湾区教育合作的战略意义
  (一)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DSE以来,一直致力于让DSE成为一个具备香港教育特色同时获得世界广泛承认的公开考试,报考DSE的非本地考生人数不断增加。到2017年,增幅高达300%。
  面对香港生源逐渐萎缩的现状,香港政府将推动DSE的国际化、带动内地和邻近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写入了2017年的施政报告。之后,香港考评局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在广东地区推进DSE考试的想法与建议。
  因此,在大湾区逐步推进DSE,可以增强香港年轻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导港澳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文化价值观。
  (二)增进大湾区百姓的民生福祉
  香港教育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一流科学家交流频繁。2017年香港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大湾区其余城市的数字为0。
  推动DSE在大湾区的发展,可以发挥香港教育优势,补齐大湾区内地教育的发展短板。一方面让大湾区百姓共享香港优质的高等教育,提高和增进民生福祉;另一方面加速内地教育快速融入国际智力体系,加速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三)有利于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纽约、东京和旧金山等世界级湾区能够持续繁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高水平的国际教育体系。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集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优质、领先的教育服务必不可少。
  (四)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建立桥梁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进而引领世界。教育领域因其特殊性,如何对外开放需要在特定区域内先行试验。国家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考虑之一,是将大湾区作为改革探索的试验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利用制度差异,为全面对外开放探索经验。大湾区内存在不同教育体系,以DSE为节点和起点,探索合作模式和路径,可以借助港澳搭起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桥梁。
  二、问题与建议
  (一)逐步推广DSE、探索"一国两制"背景下教育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没有得到广东教育部门的认可。粤港双方没有达成学历互认的制度,只有通过高考入读香港高校才可以进行学籍备案认可,以个人身份参加DSE考试进入香港高校的学历不能得到广东教育部门的认可,考生毕业后不能参加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考试。二是在国内没有DSE考试的报考点。以个人身份参加DSE考试需到香港报考。三是香港籍教师内地任教资质不能认证。四是DSE教材没有明确的审核备案办法。五是香港人子女学校数量不足。广东省内只有两家民办性质的香港人子女学校,成为大湾区发展人才流动的障碍。
  (二)短期与长期政策建议
  1.短期的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大湾区内国际学生学籍备案、学分学历互认制度,确认以个人身份通过DSE考试进入香港高校的合法性。二是降低对香港人子女学校设立和审批门槛,引导港澳教材增加更多中国元素,增强国家认同感。三是建立港澳籍教师到内地任职资格的备案制度,鼓励三地中小学校长任职式交流,探索国家主流价值观引领下的课程融合。四是支持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在大湾区享受同等教育权利,推进教育融合。五是广东省教育厅与香港考评局进行合作,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非香港本地学生名额,供大湾区考生申请。六是选定部分高中为试点,开设DSE国际班,进行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可采取先是港澳籍学生、进而开放一部分内地生源名额的方式,让他们与香港本地学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学位。香港考评局亦可以研究提早DSE的放榜日期,方便内地考生以DSE成绩报读香港或海外的院校的考生。
  2.中长期政策建议
  一是允许香港考评局在内地开设办公室。以大湾区的主要城市为试点,设立DSE境外考试中心,方便以内地考生为主的非本地考生应考DSE;
  二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以DSE为起点和支点,打造以香港课程为核心、以DSE为升学渠道的国际初中乃至小学,率先于珠三角大湾区探索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示范区,辐射全国,为国内教育改革提供经验与示范。
  三是打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广东样板。与香港考评局合作推进国际教育,尤其是降低对国际高中、国际学校设立和审批门槛,建立大湾区内国际学生学籍备案、学分互认、入学统一考试认证制度和高水平汉语服务中心,加快教育融合和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