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提案第20190278号
案 题:关于加大琼州海峡通航能力建设的提案
提 出 人:刘忠芳(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交通运输厅,湛江市政府,交通部南海救助局
内 容:
琼州海峡长约80km,南北平均宽为29.5km,是连接广东与海南及华南沿海与北部湾海域的主要通道。近年来,琼州海峡车、客流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17年进出岛客流量1465万人次、车流量306万台次,航班50929个。2018年上半年进出岛客流量883万人次、车流量198万台次。随着“一带一路”、海南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琼州海峡通道航班密集、运输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应对交通流量变化的有效机制。琼州海峡现有49艘客滚船舶,每天最大运力是车辆2.2万辆次、旅客11万人次。琼州海峡进出岛车、客流量受季节性和天气影响较大,在节假日等运输旺季,流量峰值超过了港口的通过能力;在遭遇浓雾、台风、冬季强风和寒潮等特殊天气停航的时候,又会导致旅客、车辆大量滞留。
二、运力及设施建设滞后。目前琼州海峡49艘客滚船舶,船型都是普通客滚船,大部分船舶作业通道单一,车客没有分道分流,上下船装卸效率非常低,人等车、车等人,拥挤不堪。海峡两岸的进出通道不畅,新海港、秀英港、南北港码头严重阻碍了出港车辆的疏运速度。徐闻港区形成规模的海安作业区、荔枝湾作业区及火车轮渡北港作业区,现有的1000吨级码头泊位及港口附属设施已不适应海峡运输发展的要求。海安港因泊位少经常导致过港滚装车客船滞留外海等候泊位入港停靠,延误车客轮过渡时间。
三、统筹协调管理能力弱。琼州海峡有两条客滚轮运输通道,铁路客货滚装运输航线由粤海铁路有限公司运营,营运管理相对顺畅。而另一条海安至海口的客滚轮运输航线,由6家不同性质的航运企业运营,采取“定点班+滚动班”经营模式,排队等班。两岸船舶调度不统一、信息不共享,交通监管部门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此外,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海峡两岸试行进港预约售票机制,但预约专用绿色通道形同虚设,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都未采用。
四、应急救援力量严重不足。琼州海峡航道一直面临交通和安全风险双重压力,2012-2018年徐闻海事部门接到关于琼州海峡北岸区域客滚船接警报告高达59宗。琼州海峡尤其是北岸严重缺乏救援设施设备,仅南海救助局一艘船舶要覆盖整个南海,一旦发生海上船舶安全生产事故,难以短时间实施救援。2018年春节期间发生的海安客滚轮刮擦事故,凸显了琼州海峡海上救援窘境。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应急联动和统一调度机制。建议湛江海口两市建立两岸通航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机制。在节假日和不良天气等特殊时期实行统筹运营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快速疏运,提高港口及船舶作业效率,缩短旅客车辆滞港时间。
二、加快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及其他生产配套设施,打造与海口新海港区相对应、海上里程最短的精品过海航线,实现徐闻港区港口资源整合发展。适应日益增加的滚装业务发展需要,促进客货滚装船舶向5000吨级以上船型更新发展,提升车、客年通过能力。加快北岸进出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高架桥,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港口立体交通路网。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入港预约机制,建议在预约绿色通道设置车牌自动识别装置,保证预约先行,提升进港速度。推动南北港启动移动支付售票及网上预约售票。
四、加强水上救援力量建设。充实琼州海峡尤其是北岸水上救援设施设备和专业救助队伍,降低安全风险和隐患,保障航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