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大湾区青年文化融合,建设广东青年艺术高地的提案

2019-01-28 01:16:2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264、提案第20190264号
  案    题:关于促进大湾区青年文化融合,建设广东青年艺术高地的提案
  提 出 人:卜绍基(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团省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内    容:
  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地域,一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汇聚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产业潜力大,艺术基础良好。但同时,在全国的范围内,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不甚相称,有评论为岭南文化“迈不出南岭,跨不过珠江”。主要表现为文化吸引力不及北京、上海,国际化程度不及香港。为此,广东要争取、发展文化地位,必须要同京沪港错位发展,而且要发挥自身包容并蓄、充满活力、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地域传统优势,着眼于扩大在青年艺术界的影响力,培养未来艺术力量,在国家建设大湾区的政策背景下,发挥主力作用和区位优势,促进大湾区青年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形成国内青年艺术人才的聚居地、聚脚处、聚焦点,趁低吸纳,建设未来艺术大家的成名发祥地。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尚未蓬勃发展,对青年艺术有一定制约。
  广东在近年来文化产业所占GDP比重仅超5%,相比起京沪接近或超过15%,已属偏低,导致社会未曾十分重视文化艺术及其相关产业。在此背景下,青年艺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二)在全国范围内艺术市场资源竞争力和所占份额不高。
  广东从全省范围看,没有像北京宋庄那样的艺术家聚集群落和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大型艺术交易园区,艺术资源所占份额低,缺乏话语权,与经济地位严重不符。“艺术广东”、广州艺博会、文博会等虽对青年艺术家有一定帮助,但仍然和广大青年艺术工作者对接不够。
  (三)青年艺术人才普遍面临上升途径少、靠专业谋生面临困境等问题。
  广东存在着大量体制外青年艺术人才,长期得不到重视。体制外艺术类职称评审制度缺失,导致上升途径少,体制内外区别大,人才和市场潜力得不到发挥和发展,致使青年艺术人才收入低,依靠专业谋生普遍面临困境。
  (四)产业前景好,但缺乏政府诱导,向外发展不足,未能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广东有很好的金融产业环境和收藏市场,各城市内的艺术展会也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且有面向港澳的国际窗口优势。但一直缺少政府诱导,艺术品行业在文化产业中相对不景气,特别是氛围不足,有潜力的青年艺术人才要提高市场价值较为艰难。境内外基金会也常常缺乏指引扶持青年艺术家,缺乏交流途径。这些环节一旦打通,将会形成良好的青年艺术产业,与京沪错位竞争。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须再加大各方面扶持力度。
  扶持不只是每年度拨出扶持资金,还应全方位考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艺术人才的创作资助在范围、额度上要加大。现在省内各市均有扶持资金给予青年艺术人才申请,但在覆盖面上还要加大。另外不一定只局限于由政府扶持,可以适当开放社会资源,组织慈善基金、艺术投资基金等机构对口扶助专业人才。
  2.在展览、艺术节、博览(交易)会等平台上给予设立专场等扶持。在大湾区内举办的展会,可由政府出面联系,设立青年专场。如广州艺博会、广东艺术节、金钟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活动也应该主动设立青年专场,由艺术家个人申报入场参展,增加省内青年艺术家的知名度,而且尽量争取在国际场合给予表现机会。
  3.在各文化院馆所给予场地展示扶持。省属、市属和区属的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场所,每年划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作为青年特展,免费或以优惠价格给予青年艺术人才办展和表演。展览、展演活动课由各地的宣传部、团市委、市青联等主办或给予指导,具体组织工作可交由各青年艺术团体承办。如有省内优秀展演活动,政府也应加以扶持赴港澳展出或演出,加强交流。
  4.对青年艺术团体、协会给予指导和举办活动的扶持。对各市内的青年艺术团体、协会,可由团省委、省青联给予支持,举办各类活动,壮大青年艺术群体,提倡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打造成为体制外团结艺术青年、连接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纽带,适当给予政策许可吸收港澳及外籍会员,建设发挥主流作用的团体。
  (二)引入学术力量提高广东文化艺术地位。
  1.现在广东省内比较欠缺博士研究生层次的艺术院校,建议采取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展开或加大合作,以及同港澳有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联系,邀请其到广东设立博士研究生级别的研究生院,使广东青年艺术人才得到学历、能力上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邀请重点艺术科研院校到广东办学,也有利于提高广东省学术地位与学术氛围,吸引文化、艺术、设计、表演等各类青年人才到来。
  2.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内各艺术展会的时机,组织评论家活动或论坛,给予广东青年艺术家学术支持、宣传和指导,并且希望能加快、加强建设,使该活动或论坛成为国内青年艺术发展和评论的风向标,增强广东艺术评论和艺术活动的话语权及权威性,为产业提供学术基础。
  (三)做好产业引导工作,鼓励青年艺术产业和大湾区内金融等行业融合,扩大增值空间和产业前景。
  1.扶持金融业及资产管理业多与艺术品行业接触,特别是港澳相关产业与内地艺术市场的接触,利用其专业性发掘有增值潜力的市场目标,培育优秀青年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市场,并在各方面支持金融业和资产管理业对艺术市场进行健康运作。
  2.通过扶助青年艺术团体,加强青年艺术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内收藏拍卖业的联系(例如以适当形式支持双方联合办展、提供法律援助增加互信等),促进收藏拍卖市场对青年艺术家的接纳,助长青年艺术家的市场潜力。
  3.利用大湾区融合优势,设立常设机构,管理与服务境内外艺术发展基金的联系服务。国内外包括港澳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艺术发展基金会,对发展有潜力的青年艺术事业也有相当的热情,但与艺术家或艺术团体之间缺乏联系以及交流合作机制,如能设立中介和管理性质的机构,理顺双方关系,促进其合作,将不仅能帮助发展本地青年艺术产业,对全国的青年艺术市场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举措,有利于广东建设成青年艺术高地,培育未来的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