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经验,将粤港澳湾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提案

2019-01-28 01:16:5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261、提案第20190261号
  案    题:关于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经验,将粤港澳湾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提案
  提 出 人:杨森平(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
  内    容:
  目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江河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换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当前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的经验,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
  一、世界三大湾区的特点及经验
  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其金融业、都市文化等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纽约曼哈顿是CBD的发源地,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所在地。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拥有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金融的心脏。纽约湾区被称为“金融湾区”。但是,纽约湾区的范围逐步扩大产生了管辖盲区问题和治理低效问题,这将会阻碍纽约湾区的持续发展。基于效力持久和拥有高度针对性的城市规划部署机制方面,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应运而生,2017年,该协会宣布进行第四次纽约大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布局,开始对交通委员会、港口局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旧金山湾区有全球最好的自然气候,以环境优美、科技发达著称,拥有举世知名的硅谷和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多所著名大学,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和特斯拉等企业全球总部。高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旧金山湾区以其独特的优势,集聚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科技发展迅猛。旧金山湾区被称为“科研先锋湾区”。旧金山湾区敢于推动内部协调合作并及时培育对外的创新吸引力值得粤港澳大湾区的学习借鉴。首先,为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旧金山湾区不断地借鉴学习其他各个城市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经济发展战略。其次,为了集中解决湾区过程中的合作治理问题,为科技创新开辟道路,旧金山湾区采取了“专业化”分类治理模式。同时,不断开发政府过剩资源,在多种激励措施下,吸引了大量境内境外科技创新企业前来研发创业或投资。
  在东京湾的沿岸,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等六个港口首尾相连,形成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东京湾区有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湾区内80-90%通勤客运依赖轨道交通。在庞大港口群的带动下,东京湾地区逐步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实。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日本的港口整合能力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为了保住其枢纽港的地位,果断采取港口合并策略,同时施港口特区政策,增强沿海港口群规模建设,建设起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超级大型港口。另外,关于东京湾区在建设过程中的发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建设大湾区的宝贵经验。
  二、建议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借鉴世界著名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制度创新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推进大湾区制度创新和合作机制建设,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融合,是克服障碍的必然选择。
  (1)促进合理分工,形成良性竞争
  第一个方面是港口,香港的金融、法制环境的完善,使得国际物流货船更愿意选择在香港中转,香港越来越成为一个纯中转的港口。深圳与广州均是腹地货物进出口港口,深圳则主要可以侧重于珠江口东岸和江西南部的腹地货物进出口海港,广州则可以是珠江口西岸、粤北、湖南、广西中北部、贵州的腹地货物进出口海港。第二个为金融板块,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不会改变,深圳的金融亮点应该是股份制银行、证券业和对口香港的人民币国际化后台,广州的金融亮点则要侧重于央企国际化基金财务管理中心和全国私募股权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除了港口和金融,在新兴产业这块儿,深圳有腾讯总部、百度国际、阿里国际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万科地产、中海地产等国内前五地产,在电子信息和通讯设备等方面,深圳更是国内龙头,相比之下,广州相对薄弱了些,因此政府在着重强化深圳科技孵化能力打造湾区硅谷外,也应该允许并且支持广州以及其他城市在市场条件下竞争发展新兴产业。最后,湾区对城市定位不应过细,在确保避免无序竞争的情况下,不应该用行政定位限制特定城市的一些产业和功能,而主要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2)促进要素融合,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大湾区内不仅要有分工,更要有融合。第一是关于大区交通方面,可以以一个湾区来统筹,而城市交通,也可以将珠三角城市统一以一个特大城市来规划。着力完善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为主轴的内部快速交通网络,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辐射泛珠、面向全国、联系东盟的大湾区陆路对外快速通道格局。第二个关于产业转移、深圳、香港地少地贵,急需往周边扩大地产转移,应该考虑佛山、东莞、肇庆这些制造产业强大且有能力接盘的城市,打造装备制造业高地。第三是个城市社保民生等方面融合和互通互认,打通断头路,开通跨乘公交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大湾区内信用信息共享和联网查询。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推进口岸通关大数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人员车辆往来和通关便利化。第四个是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比如湾区背景下深圳将补齐教育和医疗短板,强化香港金融和国际物流方面作为湾区龙头的功能,强化香港对珠三角的带动作用,广州则可以作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和综合性产业基地而存在。第五个是关于湾区协同立法机制的建设,可以以政府推进为主,社会演进为辅,可先针对具体性的大湾区共同事物进行实践随后在逐步拓展到一般性的共同事物中去。
  (3)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合作与发展
  共同推进机制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是粤港澳合作的主旋律。以创新环境和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搭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及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网络,积极对接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深港、珠澳、南沙粤港澳等三大创新特别合作区。另外加大政策力度和优化体制机制,增设科研机构,共同吸引境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还要完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吸引港澳机构与人才参与广东省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最后要有灵魂性的人物和大学,粤港澳尤其是广东省必须拥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方面,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要有很大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制度创新与合作机制协调建设不断完善的推动下,合理进行分工与融合,下一个20年,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为一个可以比拟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第四个国际知名、经济繁荣,创新驱动的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