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发展的建议

2020-01-17 00:29:1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十二
沈康委员的发言
——以文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发展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贯彻这一战略部署,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创新引领作用,在顶层设计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现代城市群崭新范式。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文化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规划理念存在偏差。城市规划多侧重于以经济发展和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为中心,文化保护传承和引领意识淡薄,一些城市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消解,“千城一面”大大降低了城市辨识度,城市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
  (二)城市规划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法规不健全。规划主管部门存在多头而缺失的状况,文化专业机构和专家未被法定纳入,各种城市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利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相关扶持标准欠缺。
  (三)城市规划的建设实施缺乏融合和体现文化要素的精细化设计。城市精细化设计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规范,城市建筑风格普遍缺乏特色和连贯性,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遗存呈现方式和格调单一。
  (四)城市文化资源碎片化,文化品牌打造不力。城市的文化主题和主脉不清晰明朗,文化资源尚未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大,城市文化名片识别度不高。
  为此,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城市文化观,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自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抓住城市建设的文化之魂,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层面作总体谋划,用独特的文化要素资源丰富城市建设的内涵,构建城市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完善规划体制机制,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引领。建立由党政领导、规划及相关部门、规划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和决策程序,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由规划部门和文化部门共同牵头,将现代城市的文化定位、空间规划、品牌建设等纳入城市建设的“文化规划”。健全技术法规体系,使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法可依。
  (三)加强精细化设计,推动优秀文化基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落地生根。将“城市精细化设计”作为地方规划要求,制定出台关于精细化设计的规范性文件;加强整体谋划,加快制定城市设计的编制计划,切实把城市精细化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内涵品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凸显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特色。
  (四)统筹文化资源集聚,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以突出城市地域文化主题为核心,以拓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提升文化项目开发质量为抓手,以提高民众文化建设参与度和文明素质为依托,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如广州要充分发挥资源聚合优势,通过系统规划、精细化设计,塑造出以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为灵魂的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模式,鼓励多元投资主体、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中来。
 
  (发言者系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