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老旧城区改造存在问题及焕发新活力的建议

2020-01-19 21:58:0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俎江涛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广州老旧城区改造存在问题及焕发新活力的建议
  通过老旧城区改造,使跨越千年的商都广州焕发出新活力。以永庆坊为例,这个隐藏在广州老城里的小街区,从曾经危房林立的居民小区摇身一变,成为融合文、商、旅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堪称都市改造的典范。广州市在老城区改造中一改以前大拆大建的做法,而是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培育,通过维护老建筑、老街区的传统特色和风貌,并引入现代建筑元素的活力,让老城老而不衰,魅力常在。同时,广州将微改造作为长期的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形成社区共建共享共治,千年商都的广州市,正迎来新一波城市更新热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得不看到,旧城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旧小区活化不足、文化内容缺乏、产业创新缺乏多样性等问题。
  一、广州市在城市更新与微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赶不上变化,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早在2000年,广州的总体规划就提出“北优南拓东进西连”,再加上“中调”。老城区的改造属于“中调”的范畴,复杂性不言而喻。如红专厂、永庆坊这样的地方,规划也曾多次更改,甚至是大改,特别是对一些旧工厂和旧片区。在加强“中调”基础上,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活化赶不上潮流,创新不足。两千多年的商都广州,并不缺乏旧区活化的基础,但一成不变的老建筑、颜值下降的老字号,使老城区商业显得陈旧落伍,与越来越年轻化的主流消费群体脱节,无法兼顾老城改造的商业和文化功能。因此,打造出像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重庆磁器口那样的蕴含当地文化禀赋的活化街区,势在必行。  
  (三)千人一面,可持续发展不足。目前,旧区商业活化的做法主要有两类,但效果均不理想。一种是“旧+旧=旧”的模式,即在传统建筑内运营一成不变的老字号,由于相关元素并没有有效盘活和商业化,所以其商业本质并未得到改善。另一种是“旧+新=全新”的模式,即保留传统建筑,引进新的品牌进驻,但业态类型和传统商业没有合理结合,活化后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而在每一个改造点,都有相似的礼品店;每一个工业遗址改造成的产业园,都有相同的众创空间。千人一面,特点不突出,内涵不丰富,无法让人记住。
  (四)文创人才匮乏,领军人物不足。在恩宁路的微改造中,真正让人记住的文创人物一定是打铜的苏广伟、苏英敏父子,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可除此之外,并未出现第二个可传播的特色人物。而现在无论从收入还是发展机会看民间艺人、文创达人,都未见明显优势,致使文创人才后继乏人,领军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二、建议
  (一)商脉传承,改“看”为“动”。年轻的消费者群体有独特的消费方式。他们生活节奏快,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快速切换;他们希望同一个空间里满足多种需求,追求便利,注重体验,追求生活品质,以彰显个性。对于微改造项目,与其让游客看修旧如旧的房子,买手信和纪念商品,不如买娱乐和体验,针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表达,结合老字号文化和当地文化产品,让年轻人进行DIY体验,进而衍生各类消费。近日,《南方财经报道》采写的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印象”品牌项目,通过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植入,获得“亚洲都市景观奖”,这一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
  (二)留得住乡愁,展得开产业。老城区改造中,城中村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变身现代CBD的猎德和杨箕,到当下仍在推进的冼村,以及现在已经开始搬迁的陈田村,除了保留村中一些宗祠外,基本是走大拆大建的路子。未来的陈田村,旧村变身现代都市,同时转型为设计之城。原有的国内最大的汽配城即将消逝,白云新城、设计之都将在此兴起。未来的旧村旧城改造,在成片拆建和微改造的同时,对产业提前布局犹为重要。琶醍在啤酒厂旧址上兴起仍不改醇厚斑驳的烟火气,TIT羊城创意园脱胎于纺织厂地块仍内含对色彩与新形态的求索。不仅要让情怀留人,更要让机会与事业留人,才能焕发新活力。
  (三)重用和培育年轻文创人才。人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文化是解决新老城区发展分裂问题的根本因素。重视发挥文创人才的作用,建设一支根植于本地文化、引领时代潮流、以文创青年才俊为基础的人才队伍,必将有力推动老城老区焕发新活力。微改造后的老城,不仅有网红打卡点,也要办培训讲座的平台,有思想交流的场所,更让有扶持文创的产业基金,让有创意的文创人才行稳致远。
  (四)税惠政策保障更新资金多元化。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项目中影响最大的是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这是一种政府主导、房地产企业负责改造运营的微改造模式。此种模式,老旧房业主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为了增强社会与公众在旧城改造中的参与度,可以通过相应税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加入到微改造行列中,包括历史更新所得税抵扣、物业税抵减以及相关的赠与税、遗产税等综合税减免,鼓励业主私人维修历史建筑。而慈善减税、公益组织免除财产税等,也会促使各种社会力量投入遗产保护。
  无论是旧城人的怀旧还是新区人的向往,文化都是城市居民最重要的追求。老城区的改造,文化与发展是其不变的主题,让老城真正焕发新活力,仅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文件还远远不够,要以老城区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驱动,打造全新的改旧焕新模式。
 
  (发言者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主持人,经济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