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 加快申报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2020-01-20 18:21:2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 加快申报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已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武汉、西安、成都、珠三角等地在争夺第四席。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尤其是在深圳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利好下,珠三角依托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布局以及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有望角逐第四席。大科学装置集聚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必备基础,目前落户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有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还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广东已成为仅次于北京具有国家大科学装置第二多省份。大科学装置成为粤港澳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重大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创新资源集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并形成“三城一区”布局,分别是南沙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深港合作区。综上所述,珠三角已具备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突出优势,建议抓住机遇,加快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积极申报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整合珠三角大科学装置资源形成合力和竞争优势
  1. 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争取更多政策。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大科学工程装置集中度和显示度,着眼中子谱仪、基因、深海、人工智能和类脑等前沿领域先发优势,向国家争取更多相关领域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研发平台落户,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来粤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
  2. 借助产业优势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大科学装置,借助珠三角雄厚产业基础,科学统筹和合理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大科学装置在源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引领作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让珠三角大科学装置群在全国形成特殊地位,为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先机和有利条件。
  3. 发起大科学计划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二)加快推进高规格领导机构高效运行
  上海、北京、合肥均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申报工作,目前我省已成立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省发改委也研究起草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目前要加快推进高规格的领导机构高效运行,既要争取中央的各项支持,也要力推各种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支持
  上海、北京、合肥等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从资金、土地、体制机制等方面为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目前珠三角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应根据各地大科学装置和产业特点,尽快推进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设计。 
  (四)加快打造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示范区
  在深圳与东莞、广州之间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示范区,尤其是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红利下,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示范区应成为深圳这个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和样本。目前依托散裂中子源而建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规划99平方公里,依托散裂中子源的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也已落户或建设进行中,比如聚集材料科学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落户并引进了20个来自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南方同步辐射光源项目预制研究工作也已展开,华为终端研发中心也布局在松山湖科学城,而深圳规划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也布局数个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等,两个科学城之间只有一山之隔,且两地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先行示范区的先发先建条件。 
  (五)加快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条件
  1. 着重体制机制创新。以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鼓励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家与技术人员主持和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应用,提升前沿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弥补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在源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和机制。
  2. 做好产业嫁接。围绕珠三角大科学装置,形成与大科学装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需求融合的组织机制和嫁接平台。提前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给予税收优惠、用地指标、科技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专用政策,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好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产业与科研平台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