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我省台资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

2020-01-20 18:21:0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台盟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优化我省台资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试验区和台商最早登陆、最聚集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12月底,广东累计引进台资企业28638家,合同利用台资(含增资)累计85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含增资)累计673.6亿美元。其中,2018年新增960家台资企业,新增合同台资14.46亿美元,新增台资实际到位14.34亿美元。广东以约占大陆对台贸易总额1/3份额连续多年稳居各省(市、区)对台贸易首位。台资作为广东的第二大外商投资,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我们的调研中,台商普遍的看法是广东的营商环境非常好,但是台商营商环境的优化存在约束和难题,表现在:
  (一)台资企业对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的获取路径不通畅。部分台资企业表示,国家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传导到企业层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有很多优惠政策,企业只知其有而不知其如何获得。
  (二)中小型台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且存在“隐形门”和“玻璃门”。部分台资企业反映国内的金融机构存在不受理、不办理台资企业贷款业务的情况,其中固然有台资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不掌握台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合理原因所在,但一些金融机构也存在对台资企业服务意识不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台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和解答疑惑,有“嫌麻烦”的心态。
  (三)在粤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融入大陆仍存在“水土不服”且创业失败的挫折感较高。调研中发现近两年来粤创业的青年初期均遇到了融资困难、市场环境不够了解等导致创业失败。
  为此,建议:
  (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服务
  1. 打造线下统一服务平台,做好“一站式”窗口办理。上海市成立了台胞服务中心,为台胞、台商、台生提供24小时服务。考虑深圳毗邻香港的区位,建议打造24小时开放的台港澳服务中心,提供“主题式服务”专窗和“打包式”咨询服务,包括为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青年提供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政策指引、办事指南和简易手续的代办。
  2. 打通惠台政策细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建议将惠台政策细化为措施、措施落实为路径、路径明确出责任单位和负责人,最终形成“一套方案、一条路径、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的企业服务闭环,高效协调解决台企遇到的政策信息不通畅、优惠政策不知如何办理等困难和问题,让涉及的台商台胞能够按图索骥、清楚明晰地享受政策红利。
  (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
  1. 降低岛内银行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的经营门槛和业务准入门槛。依托深圳前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放开岛内银行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的经营门槛和业务准入门槛,鼓励在深台资银行争取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从大陆分行升格为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大陆子行。同时,建议试点陆资银行与台资银行合资开办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挥陆资银行的资金优势,同时利用台资银行对台商的信息掌握度,使其成为台资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平台。
  2. 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合作(简称台湾电电公会)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核心台企及其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的订单和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吸引两岸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解决台企资金周转困难,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三)充分认识台商台胞的桥梁作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1. 充分理解和重视传统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层面出发,对台资企业在政策上与大陆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一视同仁乃至厚爱一层,支持其渡过难关,再做贡献。例如广州市政府投入3千万资金在广州光机电研究院设立广州市台企服务中心,依托其光机电自动化的技术优势和孵化器平台经验,为台资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为台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搭建平台,这一模式得到国台办的肯定,成为挂牌的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2. 充分发挥各地台商协会、台青会的沟通桥梁作用。台商协会一直是内地与台湾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台企的二代和三代接班人,以及赴大陆创业就业的台胞以青年为主,台青会成为新时代台胞沟通和聚会的平台。建议充分发挥台青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联系台青会的主干成员,创造与在深行业优秀青年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