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 助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2020-01-20 18:24:3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
助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未来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扩大生产
  调查表明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与上年基本持平,稳中有升;高新技术企业九成集中于制造业,生产经营向好。53.01%的企业经营以观望为主,保持经营规模;35.54%的企业趋向抓住发展机遇,在国内实施扩张战略;10.24%的企业实施收缩战略,回笼资金,缩小经营规模。
  社保费用高、用电用气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直接推高了经营成本。77.1%的企业认为经营成本上升是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次是市场需求变小(33.1%)、融资难融资贵(31.9%)和税费负担重(30.7%)。
  (二)企业对政策知晓度不高
  仅54.8%的企业表示熟悉政策,知晓率与企业规模成正比,43.4%的企业认为缺乏培育工匠精神的相关政策,影响品牌战略的实施。集群内企业同质竞争严重、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不理想、集群制定行业标准能力较弱,缺乏扶持行业发展的针对性政策,企业产业集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信用环境不完善损害企业利益
  55.42%的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拖欠款,16.27%的企业遭遇员工或消费者恶意维权。由于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功能不健全、对失信行为惩治力度不够,诚信体系平台建设的数据来源及质量难以保证,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帮助有限。
  被强制加入协会或组织、接受收费服务或收费性标准认证是企业较多遇到的侵权行为。市场准入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门槛要求过高、部门间的政策衔接不到位和技术资质要求门槛过高。
  民营企业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主要有获取政府资金支持相对困难、行政审批效率相对较低和维权成本相对较高。有企业反映部门各项检查日益严格,但对企业帮扶整改指导少。
  (四)企业用工难问题显著
  最缺的是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导致企业用工难的原因有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招聘人才的有效信息和渠道,员工培训成本高,熟练工难以获得相关技术资质认定。
  (五)政策效果和政商关系仍有改善空间
  一是公平待遇。企业在财政扶持公平的认同率较高,投资审批、税收执法、土地审批的认同率在15%—20%内,外贸扶持的认同率较低,仅6.02%。二是优惠政策。七成多的受访企业享受过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专项资金支持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银行放宽贷款条件、优先照顾建设用地、帮助引进人才、政府帮助攻克技术难题,但仍有26.5%的企业反映几乎没享受过优惠政策和措施。三是政商关系。企业认为缺少政商交往的途径、企业办事难、办事繁问题仍然突出。协会、商会发挥作用有限,缺乏面对面等常态化的政商互动制度。
  二、建议
  (一)设立中介机构,度身服务民营企业
  设立民营企业中介机构,全方位提供各项服务,包括会计事务、法务、税务,优惠政策、融资、股权架构构建方案等咨询,人才介绍中介,产品推销推广咨询,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地方性的企业家关系网络等。
  (二)避免“短视”行为,提高企业发展的信心
  一些行政障碍、政府部门的短视行为会让民营企业的成长雪上加霜。要利用网络平台接受企业政策咨询及投诉,对多次被投诉的行政部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问责处罚。
  (三)重视用工问题,为民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供给
  支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科研人员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技术到企业从事科技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服务或创办企业。全力推动当地高校等与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等技术创新。
  (四)构建良好政商关系,降低沟通成本
  建立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台账限时办理处置企业反馈和诉求,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员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