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

2020-02-07 19:13:5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粵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建言资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2020年1月13日,会议共收到提案986件。其中,省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提案171件,占17.34%;委员个人提案813件,占82.45%;专门委员会提案2件,占0.2%;按类别划分,经济类274件,科教文卫体类335件,统战政法劳动人事类140件,综合市政环保类237件。大会闭幕后,提案委员会将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认真审查、精准立案。大会提案截止时间以后收到的提案,我们也将照此审查办理。
  综合来看,提案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聚焦硬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提案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治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谋献策。
  主要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指引,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引导;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快建立省级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助推促就业稳就业;合理布局制造供应链各功能环节,引领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促进制造业“软升级”,防范制造业外流和转厂掉岗;推动一线口岸扩容配套工作,解决通关“放管服”断层问题,助力广东“稳外贸”;加快完善扶贫信息平台系统化建设,健全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督查与评估考核制度;提升科学治污能力;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等。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确保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质量提升
  提案者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以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抓手,就“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建议。
  主要建议:发展5G技术及应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片区;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激发双区驱动效应;做好大湾区各项政策信息的宣传,设立大湾区信息服务对接机构;简化粤港澳出入境手续,进一步便利大湾区居民往来;在粤港湾全面推广证件电子化应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业务;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规则衔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才发展平台;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打造国家“高精尖”产业研究平台;做好区块链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区块链技术;实施“智能+”应用示范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结合;加强数字空间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助力数字广东建设;加强科研院所大型仪器向一线企业开放共享;推动民营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优化夜间经济环境,促进消费模式升级;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构建我省高技术产业资本国际流动平台;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区税收政策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各级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粤东西北绿色发展;加强农村治涝灌溉保障;强化县域乡村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打造西江流域旅游风光带;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标准、规范,加强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后续管理;推动海水稻产业发展;抓好农田丢荒复耕复种确保粮食安全等。
  三、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聚焦医疗、教育、人才培养、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事项提出提案。主要建议:建立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师资源互通交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促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强化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和管理;提升小学阶段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安置实效;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做好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安居工作;促进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推进大湾区教育互认互交;以医保支付体系改革促进双向转诊;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突破基层医疗人才瓶颈;将罕见病纳入医保特殊重大疾病保障机制;率先开展肿瘤早筛体系建设;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大湾区内卫生技术人员资格互认;推进大湾区统一电子病历;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在粤北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大湾区养老护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解决共有产权房的发展困境,解决社会“夹心层”的住房刚需;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强安全管理;建立智能信息监管平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等。
  四、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全面依法治省、平安广东建设、社会治理、统战及侨、民、宗相关工作提出提案。主要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制度;加快大湾区核心城市个人破产立法先行示范;推动深圳法律服务市场对港澳开放和律师资格互认;尽快制定我省畜禽养殖相关场所等选址风险评估办法;改善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基层减负;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平安水域建设;加强核电周边空域海域安保管制;高度重视预防城市“施工路面塌陷事故”;系统清理整顿铁路客运大站站场及周边环境;推进地质安全研究,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公共安全;健全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防治及纠纷调处综合体系;加大工伤预防力度保障职工健康安全;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推进“姊妹学校计划”,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互动;创建对接香港开展国情教育基地;加强对新侨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扶持服务等。
  五、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围绕绿色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问题提出提案。主要建议: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省;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绿色建筑发展;加强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提升我省水环境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噪声污染防治;规范低龄儿童校园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落实我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修复监督实施主体;推进粤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南岭国家公园,打造粤北生态屏障等。
  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建好人文湾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文化文物保护、文化及体育产业事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提出提案。主要建议:推进“环珠江口文化圈”,打造海洋文化新高地;推动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粤商文化建设;推动广府文化出新出彩;加强我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