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的提案

2020-01-12 01:50:0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287
  案 题:关于建立健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的提案
  提 案 者:赖德贵
  类 别:医卫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因阅历尚浅,抗挫抗压能力较低,在应对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化等方面明显心理准备不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极端情绪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18岁以下患者占省内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3.53%,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亟待关注。
  近年来,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厌学、自残及自杀、网络成瘾等现象比较普遍。频发的校园欺凌、青少年抑郁自杀以及犯罪年轻化趋势,均暴露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然而通过面向省内中小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当前,我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成效不甚理想。
  一、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存在问题:
  (一)受现行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及高考科目虽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但相较语数英等高考考试科目,心理健康课程仍非必修课程。所以目前缺乏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规定和相关执行方法,导致大部分学校即使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也不一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大部分学校受人员、时间等限制,没有完全发挥心理咨询室应有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监测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功能。
  (二)专业的心理教师配备不足同样因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不足,仍有部分学校尚未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导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因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及时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因其他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心理辅导工作有疏忽。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离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而很多时候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在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压力,因此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
  二、建立健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提高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1.建议省教育厅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组成统一的研究部门或指导机构,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并将其纳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心理健康课要如体育课一样纳入教学计划和学校考核项目,有教材、有标准、有课时安排,并严格落实到位。要增加心理教师的编制、相关工作经费。2.建议省教育厅在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建立家校联合、社会协同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班级—学校—家庭—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危机干预通道,做到心理问题及早有效干预。
  (二)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1.每学期定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在成熟地区试点将课程的设置作为学校考核指标之一,确保心理健康课作为常规课程开设,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实效。2.探索引进专业机构搭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平台,为一线教师提供心理专业技术的进修课程,健全学校心理教师团队。专业心理教师开讲心理健康课、做心理辅导纳入课时计算。3.建立定期心理测评机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测评结果向老师、家长反馈,适时跟踪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4.逐步实现校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去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结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开设心理教育的公开课和示范课,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引导家长重视子女心理问题,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培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加强与子女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子女健康理性的精神生活。
  (四)增立心理救助机构。1.目前不少一线城市都有很多心理援助机构和24小时预防自杀热线,但二、三、四线城市设立类似机构的情况并不均衡。比如,汕头只有一家由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建议省教育厅加大对汕头心理救助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与医院等专业机构或团委、妇联等有相应人才资源的机构合作,增立面向全省、辐射粤东的青少年心理救助机构。2.建议省教育厅联合省科技厅出台政策引导科技企业开发线上App软件,建立线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自评和建设专区。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补充在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